时间: 2025-04-25 10:3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57:19
成语“江山如画”字面意思是:江河和山川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它的基本含义是指自然景色非常优美,形容山河壮丽,风景如诗如画。通常用来赞美一个地方的自然风光。
“江山如画”这一成语源于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描绘了滕王阁周围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虽然“江山如画”并不直接出现在这首诗中,但其意境和表达方式对后世影响深远,成语逐渐成为对自然美的赞美词汇。
“江山如画”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尤其是描写自然风光的诗词中。此外,在日常对话中,提到某个地方风景优美时也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演讲时,演讲者在谈论旅游、环保或自然美时,也常用“江山如画”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息息相关。古代文人常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情感与哲理。“江山如画”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描述,它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环境的珍视。现代社会中,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这一成语在提倡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依然具有重要的适用性。
“江山如画”给人一种宁静、美好、和谐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田园诗的意境,激发我对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表达时,可以用来传达对生活美好的欣赏与追求。
在一次旅游中,我站在悬崖边俯瞰大海,感觉眼前的景色如同一幅画卷。这时我不禁想起了“江山如画”,于是我在朋友圈中分享了这段经历,称赞那里的自然风光。
在一首小诗中:
青山隐隐入云间,
碧水悠悠映蓝天。
江山如画随风舞,
心中自有好风景。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在英语中,可以用“picturesqu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通常用来形容风景如画的地方。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的“美しい風景”(美丽的风景)同样反映了对自然美的赞美,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含义相似。
通过对“江山如画”的全面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个成语的丰富内涵。它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生活与情感的深刻表达。在语言学*中,掌握这样的成语,不仅能丰富表达,还能更好地理解和传达文化内涵。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游褒禅山记》宋·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为
《赤壁赋》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岳阳楼记》宋·范仲淹:“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滕王阁序》唐·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又东,经巫峡,峡长四百里,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苍天无语,~,一片残阳西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