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8:4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14:03
“男女平权”是指男性与女性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其字面意思强调性别之间的平等,反对任何基于性别的歧视或偏见。
“男女平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成语,而是一个现代社会语境中的术语。它的兴起与女性解放*、性别平等的倡导密切相关。20世纪0年代以来,尤其是在西方国家,女性权益**推动了这一概念的广泛传播和接受。
“男女平权”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许多文化中,男女平权的概念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过程。在一些传统社会中,仍然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现象,而在现代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男女平权已成为普遍追求的目标。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推动这一议题。
“男女平权”这个词汇常常引发积极的情感联想,象征着公平、自由和尊重。同时,它也可能引起争议,尤其是在某些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地区,讨论此议题时需要小心谨慎。
在我的生活中,曾参与过一次关于性别平等的讨论会。通过分享个人经历,我深刻感受到男女平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是在教育和职场中。
在一首关于未来社会的诗中,可以这样写:
在那光辉的晨曦里,
男女平权如花绽放,
无畏的心灵,手牵手,
共绘明天的蓝图。
在英语中,“gender equality”与“男女平权”对应,二者在国际上均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联合国的相关文件中。不同文化对这一概念的接受程度不同,部分国家在法律和社会实践上仍存在较大差距。
通过对“男女平权”的学,我更加理解了性别平等的重要性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适用性。在语言学中,掌握这样的概念不仅丰富了我的表达能力,还增强了我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思考能力。
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
《汉书·食货志》:“男女平权,政之要也。”
《唐律疏议》:“男女平权,法之本也。”
《清史稿·礼志》:“男女平权,礼之常也。”
《明史·选举志》:“国家立法,男女平权,无分贵贱。”
《宋史·列女传》:“夫男女平权,古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