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9:4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05:07
成语“他乡异县”由“他乡”和“异县”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在外地的不同县城”,引申含义是指身处他乡、远离故土,特别是与自己原来生活的地方有明显不同的地方。通常用来形容人在外地生活或工作的孤独感与异乡情。
“他乡异县”并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来源,但其构成的词汇在古代文学中经常出现,反映了古人出游、经商或求学时在外地生活的状态。这种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异乡的陌生感。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绘一个人在外地的生活状态,适合在以下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故土情结是非常重要的,离开故乡往往会引发思乡情绪。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乡,进入他乡异县工作或生活,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现象,如“流动人口”的增加等。这种现象也反映了社会变迁对个体生活的影响。
“他乡异县”给人一种孤独、惆怅的情感联想,尤其是在外地生活的人,常常会感到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这种情感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社交、心理状态以及对生活的认知。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因工作原因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在这个他乡异县,我时常感到孤独,尤其是在节假日时,常常怀念家乡的亲人和朋友。这让我更加理解了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情感。
在某个秋天的傍晚,独自在他乡异县的街头漫步,街灯映照着落叶,心中涌起一阵思乡情。仿佛听到母亲的呼唤,伴随着清风,拂过我的耳畔,带来的是无尽的温暖与惆怅。
在英语中,“in a foreign land”或“in a strange place”可以与“他乡异县”相对照。虽然表达的情感相似,但文化背景和对故乡的情感表达有所不同。西方文化中,移民和出走的现象较为普遍,可能更强调适应与探索的积极面。
通过对“他乡异县”的深入分析,我意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地理位置的描述,更是对人类情感的深刻反映。它在语言学*中提醒我关注文化背景、情感表达和个体经历的重要性,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语。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文选·谢灵运<登池上楼诗>》:“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沈。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文选·陆机<赠从兄车骑诗>》:“孤兽思故薮,离鸟悲旧林。翩翩游宦子,辛苦谁为心。仿佛谷水阳,婉娈昆山阴。营魄怀兹土,精爽若飞沈。寤寐靡安豫,愿言思所钦。感彼归涂艰,依依自伤情。”
《文选·潘岳<西征赋>》:“他乡异县,披衣而莫莫。”
《文选·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汉书·地理志下》:“他乡异县,风俗不同。”
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不加礼敬;~,微借风声,延颈企踵,甚于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