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51:5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06:23
成语“付诸东流”字面意思是“把东西放到东边的水流中”,引申义是指把努力、心血、资源等化为乌有,白白浪费,形容事物无法实现或损失、消失。
“付诸东流”最早见于《后汉书·张衡传》,原文为“今兹不复,付诸东流。”其历史背景与古代的水利有关,东流通常指河流流向东边,象征着一去不复返。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事情的结果与期望相去甚远,付出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付诸东流”在不同语境中都有广泛应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付诸东流”反映了对时间和努力的珍视,尤其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更加关注付出与回报的关系。成语的使用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和资源,避免无谓的浪费。
“付诸东流”带给人的情感往往是失落和无奈。它使人反思自己的努力和目标,也引发对未来的焦虑与思考。这个成语在表达失望时,能够引起共鸣,增强语言的情感深度。
在大学时期,我曾为了一个学期的项目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最终由于技术问题未能如愿,心情非常沮丧。当时我感叹,自己的努力似乎付诸东流,这让我意识到在未来的项目中,事前的规划和风险评估是多么的重要。
在一首现代诗中,可以这样融入“付诸东流”:
岁月如流水,梦随风而逝,
多少心血倾注,终究付诸东流。
唯有记忆长存,伴我走过每个秋。
在英语中,类似表达为“to go down the drain”,意指某种努力或投资的失败与浪费。其他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表达,体现出对失败与损失的普遍感知。
通过对“付诸东流”的学*,我更加理解了语言的力量及其在表达情感与思想时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表达失落与反思时更加准确和深刻。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事尽付东流水。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曰:‘吾欲以荆州付诸东流,何如?’众皆曰:‘不可。’”
《后汉书·袁绍传》:“绍曰:‘吾欲以河北付诸东流,何如?’众皆曰:‘不可。’”
《汉书·王莽传下》:“莽曰:‘天下国家,一也。朕承天命,为天下主,岂有二哉?今诸侯王公,皆朕之臣,朕之子也。朕欲以天下付诸东流,何如?’”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吾闻之,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今子欲以一己之力,而欲成大事,不亦难乎?’虞卿曰:‘请以所谋付诸东流。’”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使荀息以璧马赂虞公,虞公许之,遂假道于虞以伐虢。及还,荀息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晋侯曰:‘然则奈何?’荀息曰:‘请以璧马付诸东流。’”
惜丙寅清水潭决,稿本~,故录其梗概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