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1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45:12
“独有千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独自拥有千秋的成就”,指某个人或事物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色,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成就。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赞美某些在特定领域内表现卓越的人物或作品。
“独有千秋”出自《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是**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独树一帜,受到了后世的广泛推崇。“千秋”在这里指代久远的时间,意味着这种独特性和成就可以跨越千年,持久不衰。
“独有千秋”可用于多种语境: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成就和独特性被高度重视。“独有千秋”不仅仅是对个体才华的赞美,更是对努力和创造力的认可。在现代社会,这种独特性仍然受到追捧,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能独树一帜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
“独有千秋”常常让我联想到那些在某一领域极具实力且备受尊敬的人物,感到由衷的钦佩与崇敬。同时,它也激励我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追求独特和卓越,努力发掘自身的潜能。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常常用“独有千秋”来形容那些在某个项目中表现突出的同事或者作品。例如,当我的一位同事在团队项目中提出了一个创意方案时,我就提到他的想法“独有千秋”,以此来鼓励他继续发挥创造力。
在一个小故事中,可以这样运用: “在那个偏远的小村庄里,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村里的木匠以独有千秋的手艺,打造出了无数精美的家具,村民们都愿意为他的作品排队等候,仿佛这些家具能带来好运与幸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unique in its own right”或“stand out from the crowd”。虽然它们传达了独特性,但可能没有“千秋”所带来的时间久远和成就感的内涵。
通过对“独有千秋”的学*,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独特性与成就的重要性。这不仅在语言表达上是个亮点,也在生活中激励我去追求自己的目标。这个成语提醒我,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努力创新与提升,使自己也能达到“独有千秋”的境地。
何穷何通?何得何丧?独有千秋,斯志必抗。
《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文心雕龙·宗经》:“《春秋》辨理,一字见义,五石六鹢,以详略成文;雉门两观,以先后显旨;其婉章志晦,谅以邃矣。《尚书》则览文如诡,而寻理即畅;《春秋》则观辞立晓,而访义方隐。此圣文之殊致,表里之异体者也。”
《汉书·艺文志》:“《春秋》者,鲁史记之名也。孔子因鲁史记而作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虽有千秋之名,而无一日之乐。”
这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