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39:59
“势利眼”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势利”和“眼”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看重势力和利益的人”。通常用来形容那些目光短浅,只关注他人地位、财富、权势等外在因素的人,他们往往对有权势或富有的人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尊重,而对普通人则冷漠或轻视。
“势利眼”这一成语的来源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等级、权势的重视。在封建社会中,社会地位和财富决定了一个人的价值,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因此,“势利眼”作为一种对人际关系中不平等现象的批判,逐渐形成并被广泛使用。
“势利眼”常常出现在以下几种语境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势利眼”在**社会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传统文化强调等级和面子,使得许多人在社交中表现出势利的态度。现代社会虽然提倡平等与包容,但在某些场合,这种势利现象依然存在,比如职场中的攀附心理和社交圈中的“人脉游戏”。
“势利眼”往往给人带来负面的情感反应,如失望、愤怒和无奈。这种情感反应源于对人性的失望和对社会风气的不满。在日常交流中,提到“势利眼”可能引发人们对自己和他人关系的反思。
在我的生活中,曾遇到一位朋友,他只与有钱的同学交往,忽视了那些经济条件一般的朋友。这让我感到十分失望,深刻体会到“势利眼”的存在。因此,我在交友时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感,而不仅仅是外在条件。
在一首短诗中,试图表达“势利眼”的主题:
繁华背后藏冷眼,
趋炎附势谁是真?
金银财宝皆浮云,
真情相伴才永存。
在英语中,可以用“social climber”来形容类似于“势利眼”的人。虽然两者都指向那些因社会地位和财富而改变态度和行为的人,但“social climber”更强调为了提升自身地位而主动接近有权势的人。
通过对“势利眼”的全面学,我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仅是对某种人生态度的批判,它还反映了社会的深层次问题。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恰当地使用“势利眼”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鸿渐才买了些回去,进旅馆时,遮遮掩掩的深怕落在掌柜或伙计的势利眼里。
《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那赵大人是个势利眼,见钱如命,见张大人送了厚礼,便也跟着巴结。”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五回:“那李大人是个势利眼,见张大人如此,便也跟着奉承起来。”
《聊斋志异·阿绣》:“那店主是个势利眼,见阿绣衣衫褴褛,便不肯卖给她。”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那王胡子是个势利眼,见杜少卿如此,便也跟着巴结。”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那薛姨妈本是个势利眼,见宝钗如此,便也跟着奉承起来。”
他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