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5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09:52
成语“分毫不差”字面意思是指在数量、尺寸等方面非常精确,连分毫(最小的单位)都没有差错。基本含义是形容事物非常准确、精确,没有任何误差。
“分毫不差”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计量与度量的准确性。在古代,尤其是在商贸和科学领域,分毫的精确度对于交易和测量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具体的文学出处较为模糊,但可以看到在古典文献中多次提到准确度的重要性,反映出这一成语的常见使用。
该成语可以用于多种语境中,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重视准确性和细节往往与工匠精神、传统手艺等相联系。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高科技和精密制造行业,分毫不差的理念更加重要,因为任何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重大后果。
“分毫不差”给人一种严谨、专业和可靠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那些追求完美的人。使用这个成语时,通常会传达出对某种标准的高度尊重和遵循。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常常需要关注细节。例如,在编写报告时,我会强调数据的准确性,确保结果分毫不差,以便给读者呈现一个可信赖的观点。
在一首描述工匠精神的诗中可以这样写:
“锤声响,火花飞,匠心独运分毫不差,
木纹里藏岁月,细节中有争华。”
在英语中,与“分毫不差”相近的表达是“spot on”或“exactly right”,这些表达同样强调准确性和精确性。然而,文化背景和对精确的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在一些文化中,灵活性和适应性可能被更为看重。
通过对“分毫不差”这一成语的学,我认识到准确性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它不仅体现在数据和结果上,也反映出一个人的专业素养和对工作的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使我的表达更加生动有力,体现出更高的文化素养。
便是心中许多道理,光明鉴照,毫发不差。
《明史·律历志》:“以铜为律,以竹为管,以黍为度,分毫不差。”
《宋史·律历志》:“以铜为律,以竹为管,以黍为度,分毫不差。”
《后汉书·律历志》:“以铜为律,以竹为管,以黍为度,分毫不差。”
《汉书·律历志》:“以铜为律,以竹为管,以黍为度,分毫不差。”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引兵东归,至垓下,与汉军相持,分毫不差。”
大尹将所报伤处将卷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