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5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44:43
成语“掂斤播两”的字面意思是“称量斤两”,形容人对事物的分量、价值等有清楚的认识。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做事情时,能够准确地衡量、掌握事物的轻重缓急和利害得失,具有一种精明、细致的态度。
“掂斤播两”出自古代的商贸活动,商人需要通过称量来判断货物的价值。在古代,斤两是衡量物品轻重的标准,因此这个成语蕴含了对事物进行细致分析和评估的智慧。虽然没有确切的文学出处,但它反映了古代商人的生活智慧和社会*惯。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掂斤播两体现了对事物的谨慎态度和深思熟虑的智慧。在现代社会,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强调了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理性和思考的重要性。
“掂斤播两”给人一种细致、谨慎的印象,提醒人们在做决策时要冷静分析,避免冲动。这一成语也常让人联想到商人和智者的形象,体现了理性与智慧相结合的价值观。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选择职业道路时,反复掂斤播两,考虑不同职业的前景、兴趣和自身能力,最终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方向。这种谨慎的态度让我在后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了更多的成功与满足。
在一个小村庄里,村民们总是掂斤播两,决定是否要引进新的种植技术。虽然新技术带来了更高的产量,但他们也明白,只有在考虑到土壤、气候和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真正的成功。
在英语中,可以用“weigh the pros and con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无论是在中文还是英文中,这种衡量轻重的智慧都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强调了理性思考和决策的重要性。
通过对“掂斤播两”的全面分析,我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蕴含了深刻的智慧,而且在现代生活中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提醒我们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不要忽视思考和分析的重要性,帮助我们在各种情况下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任凭人说短论长,他不怕掂斤播两。
《警世通言》卷二十:“他是个小气人,凡事都要掂斤播两,不肯多花一分钱。”
《聊斋志异·王六郎》:“王六郎为人,掂斤播两,凡事都要计较个清楚。”
《醒世恒言》卷三:“他做生意,总是掂斤播两,不肯吃亏。”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他是个精细人,掂斤播两,算计得一分一毫都不差。”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我们这里虽不讲究这些,但也要掂斤播两,不能让人笑话。”
给他看也是枉然,非但不能照办,还要~,说些不相干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