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0:2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24:56
成语“有条有理”字面上的意思是指事情有条理,逻辑清晰。它用来形容做事有规律、条理分明,能够让人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工作作风或说话方式。
“有条有理”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但它的构成可以追溯到古汉语中“条”和“理”这两个字的使用。“条”意味着条理、顺序,而“理”则指道理、逻辑。该成语体现了古代哲学家对逻辑和条理的重视,尤其在儒家文化中强调的有序和有理的思维方式。
“有条有理”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条理和逻辑被视为重要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在家庭、学校和职场中,有条有理的行为方式往往受到赞赏。在现代社会,尽管信息传播迅速且易于获取,但有条有理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依然是有效沟通的重要基础。
“有条有理”带给我一种理智和清晰的感受。它让我联想到在工作或学*中,条理清晰的思维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复杂的问题,并有效地传达我的观点。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始终努力保持思维的有序性。在撰写报告时,我会提前规划结构,确保每个部分都有逻辑联系,以达到“有条有理”的效果。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使用“有条有理”:
细雨轻吟随风舞,
每一滴落皆有理。
枝头花影随意舞,
却见心事有条理。
在英语中,类似于“有条有理”的表达可以是“well-organized”或“logical”。这些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强调了逻辑性和条理性的重要性,反映出人们对清晰表达和思维方式的共同追求。
通过对“有条有理”的学,我意识到条理和逻辑在沟通中的重要性。它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组织自己的思维,也使我在与他人交流时更加有效。这一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时刻保持清晰的思路。
如网在纲,各有条理而不乱也。
《宋史·范仲淹传》:“仲淹为人有条有理,能自致其身。”
《后汉书·班彪传》:“彪为人有条有理,能自致其身。”
《汉书·王莽传上》:“莽为人有条有理,能自致其身。”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之为人也,有条有理,不以私废公。”
《左传·宣公十一年》:“有条有理,以治其国。”
商朝时期,国都在黄河北岸,经常遭受水灾,商汤的第9代孙子盘庚为避免水灾,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他决心迁都到黄河以南的殷地去,贵族们担心迁都会引起社会的动荡,盘庚说只要听从他的命令就会有条有理,经过努力终于迁都到殷
他那口齿的清白,措辞的简洁,思路的~,的确是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