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57:5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09:36
“命世之才”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命中注定要在这个时代出现的人才”。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具有卓越才能、能够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重大作用的人。这个成语强调了个人的才能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暗示某些人才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命世之才”出自《孟子·告子上》,原文为“人之所生,皆有命也”。此成语的形成与古代对人才的重视有密切关系,古人认为某些人才的出现是上天的安排,具有一定的宿命论色彩。这种观点在历史上很多杰出人物的传记中得到了体现。
在文学作品中,“命世之才”常用于描述那些在国家或民族危亡时刻,能够挺身而出、拯救局势的人物。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以用这个成语来赞扬某个人的才能与价值,例如在讨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或艺术家时,也可以在演讲中强调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和期望。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强调人才的涌现和重要性,而反义成语则指向平庸和无能,形成鲜明对比。
在**传统文化中,人才被视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历史上许多朝代都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强调“士为国家”,而“命世之才”则成为了对人才的理想化描述。进入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强调创新与发展的大环境中,人才的重要性愈加突显。
“命世之才”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如孔子、李白等,他们的才华不仅改变了个人的命运,也影响了整个社会。这个成语让我意识到,时代的需求与个人的才能是息息相关的,激励我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关注社会的需要。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常常会遇到一些具有“命世之才”特质的人。他们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提出独到的见解,推动项目的进展。我也期望自己能够成为这样的人,通过不断学和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
在现代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命世之才”:
在历史的洪流中,
命世之才如星辰璀璨,
他们的智慧与勇气,
照亮了无数迷途的灵魂。
这样的表达展示了成语的灵活性与表现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 talent for the ages”,虽然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意图相近,都是在强调某种杰出才能与时代背景的结合。不同文化中对人才的看法虽然有差异,但对杰出人才的追求是普遍的。
通过对“命世之才”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人才的赞美,它还提醒我们,个人的才能要与时代的需求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启示,激励我在追求知识和自我提升的同时,关注社会的变化与需要。
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
《宋史·文苑传·欧阳修》:“修有命世之才,文章冠世。”
《晋书·王羲之传》:“羲之有命世之才,书法独步。”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植有命世之才,文藻宏丽。”
《后汉书·班彪传》:“彪有命世之才,为文宗。”
《汉书·艺文志》:“命世之才,盖非常人所及。”
有侄萧衍,年虽幼小,智识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