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7:05:5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01:41
“瞋目张胆”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怒目而视,肆无忌惮”。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毫不畏惧、放肆大胆地做某事,尤其是在面对他人的反对或威胁时,表现出一种愤怒和不屈的态度。
“瞋目张胆”的成语来源并不明确,但它的构成可以从字面上理解。“瞋目”是指生气时睁大眼睛,表示愤怒或不满;“张胆”则意味着张扬胆量,显得非常勇敢。这个成语常常用来描述那些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毫不退缩、勇往直前的人。
“瞋目张胆”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勇敢和坚韧是被广泛推崇的品质。“瞋目张胆”体现了面对困难和不公时的不屈精神。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在许多情况下被视为积极的表现,尤其是在追求正义和公平的领域。
“瞋目张胆”带给我的情感反应主要是力量与勇气的象征。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坚守信念的人,激励我在遇到困难时勇敢面对,而不是退缩。
在一次团队项目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来自上级的不合理要求。虽然大家都感到压力,但我鼓励团队成员“瞋目张胆”地提出我们的观点,最终成功争取到了合理的资源支持。这个经历让我认识到勇敢表达的重要性。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使用“瞋目张胆”:
风起云涌战鼓擂,
瞋目张胆向前飞。
无畏艰难不退缩,
勇者无惧任风吹。
在英语中,可以用“dare to defy”来传达类似的意思,强调一种勇敢反抗的精神。在其他文化中,表达愤怒和勇敢的成语或短语也存在,但可能在语气和情感上有所不同。
通过对“瞋目张胆”的学,我认识到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情感和态度的表达方式。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鼓励我在面对困难时勇于发声,坚持自己的立场。
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
《资治通鉴·汉纪》:“瞋目张胆,欲以威诸侯。”
《后汉书·袁绍传》:“瞋目张胆,欲以威天下。”
《汉书·王莽传》:“瞋目张胆,欲以威众。”
《左传·宣公十五年》:“瞋目张胆,以告诸侯。”
《史记·项羽本纪》:“瞋目张胆,怒发冲冠。”
昔大齐之雄,三晋之士,尝胆与~,分别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