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2:0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49:30
“水剩山残”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指的是水的部分已经消失,山的轮廓也模糊不清。它隐喻环境的恶化或景况的衰败,通常用以形容自然景观的破坏或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该成语来源于古代诗词,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中,描述了荒凉的景象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感慨,以及对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思考。
“水剩山残”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水剩山残”在**文化中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尤其是强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现代社会中,环境保护成为重要议题,这一成语的使用也逐渐与环保意识相结合,提醒人们关注生态平衡。
该成语常常让我联想到失去的自然美景和对环境的无奈与悲伤。它让我反思人类行为的后果,从而更加强烈地希望能够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经去过一处被开发过度的自然保护区,看到那里的“水剩山残”让我心痛不已。我在与朋友的对话中提到这个成语,希望能够引起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将“水剩山残”融入其中:
风吹残霞映山川,
水剩山残忆旧年。
绿意渐远何处觅,
唯有心中梦不眠。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land is scarred”,它同样描绘了环境遭到破坏的情景。两者都反映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但文化背景和具体表述有所不同。
通过对“水剩山残”的学,我深刻意识到语言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景象的描绘,更是对人类责任的呼唤。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更加关注环境问题,并在适当的场合使用这一成语,以促进对话和意识的提升。
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五:“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清·无名氏《指南梦》第九曲:“叹息长江天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