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42:23
成语“余腥残秽”字面意思是“残留的腥味和污秽”,形容事物的残余部分不堪入目,给人一种恶心的感觉。它通常用来比喻残留在某些事情、场合或人身上的不好的或令人厌恶的东西,表达对某种不洁或不堪的反感。
“余腥残秽”的具体出处不详,但可以推测其形成与古代对饮食卫生的重视有关。在古代,腥味和污秽往往与不洁的食物或环境相关,因而被用来形容不好的情况或残留的恶劣影响。成语中所用的“余腥”与“残秽”都强调了不洁与恶心的感觉,反映了人们对身体和环境卫生的重视。
“余腥残秽”可以用于各种语境中,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洁净与卫生被高度重视,尤其在饮食和居住环境方面。成语“余腥残秽”反映了对不洁事物的厌恶。这种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依然适用,如在环保、公共卫生等领域,人们对残留污染和不洁环境的关注依然存在。
该成语常常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容易引发人们的不快和反感。它使人联想到不卫生、恶臭和令人不愉快的场景,从而引发对清洁和卫生的重视。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在一次聚会上看到有人吃东西后不注意清洁,留下了许多残渣和污垢,令人感到非常不适。当时我就想到了“余腥残秽”这个成语,觉得它很好地表达了我当时的感受。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这样写: “在这个被遗弃的村庄,四处弥漫着余腥残秽的气息,昔日的繁华已成往事,只有破败的房屋和满地的垃圾,提醒着人们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凋零。”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he remnants of decay”或“lingering filth”,它们同样描绘了类似的情景,强调了不洁或恶劣的残留影响。不同文化中对卫生和清洁的重视程度可能不同,但对不洁的反感是普遍的。
通过对“余腥残秽”的学*,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语言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这个成语不仅能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某种不洁的状态,还能在沟通中增强表达的力度。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让交流更加生动有趣。
逐逐于众人之后,求其余腥残秽以自饫。
《文选·张衡·西京赋》:“余腥残秽,不足以污吾池。”
《后汉书·班彪传》:“余腥残秽,不足以污吾简。”
《汉书·食货志下》:“余腥残秽,不足以污吾钱。”
《史记·平准书》:“余腥残秽,不足以污吾币。”
《左传·宣公十五年》:“余腥残秽,不足以污吾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