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2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54:11
“搓手顿脚”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用手搓动和用脚顿动,通常形容因焦急、紧张或者期待而表现出来的不安和激动。它表达了一种心情急切、坐立不安的状态。
“搓手顿脚”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但其构词方式和意象在汉语中较为常见,体现了**语言的形象化特征。成语中的“搓”和“顿”都是表示动作的动词,体现了人们在面对紧张或期待时的自然反应。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搓手顿脚”在特定文化中反映了人们面对未知或不确定时的自然反应,尤其是在*文化中,重视面子和结果的心理影响更是加剧了这种不安。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高压工作环境和竞争激烈的学氛围中。
该成语往往让我联想到紧张和期待的对立情感。当我在等待重要时刻(如考试结果、面试反馈等)时,常常会感到心里有一种不安的焦虑,仿佛时间在那一刻变得特别漫长。
在一次重要的面试前,我感到非常紧张,坐在等候区时,真是“搓手顿脚”。虽然尽量保持冷静,但内心的焦虑依然显露无遗,最终我还是成功了,这让我更加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内涵。
在夜深人静的时刻,我坐在窗边,心中搓手顿脚,等待着那一封期待已久的信件,星空如洗,似乎在与我分享这份期待的焦虑与希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fidgeting”,用来描述因紧张而不停动手动脚的状态。尽管两者在使用场合上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人们在焦虑状态下的自然反应。
通过对“搓手顿脚”的学,我深刻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人们在面临不确定性时的心理状态,也提醒我在生活中保持冷静和耐心。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和理解情感。
闷坐在客厅里毫无聊赖,气闷得很,曹来苏只是搓手顿脚,没有法子。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四回:“我听了,不觉搓手顿脚,暗暗叫苦。”
《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王道台搓手顿脚的道:‘我们虽然不晓得其中的底细,然而他们胆敢做出这种事情,总是地方上的晦气。’”
《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安老爷听了,搓手顿脚的道:‘这却怎么好?’”
《儒林外史》第三回:“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宝玉听了,搓手顿脚的道:‘这可怎么好!’”
县太爷急的~,叫了签稿,请了刑名师爷,大家斟酌,想不出一个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