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7:4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04:48
成语“一手包揽”由四个字组成,其中“一手”指的是单独一个人或单一的力量, “包揽”则意为全部承揽或掌控。字面意思是指由一个人完全负责或掌握某些事务,常常带有强烈的主导和控制意味。基本含义上,它表达了一个人或一方在某项工作或任务中独自承担所有责任和权利,通常隐含着该人或团队的能力和资源非常充足。
“一手包揽”这一成语的具体来源并没有明确的历史文献记载,但其构成的字词在古代文献中就有所应用。可以理解为在传统社会中,个体或小团体承担某项工作时,往往是依靠个人的能力和资源来完成的,反映出一种自负的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
“一手包揽”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常见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特别是在职场和团队合作中,过度的“一手包揽”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团队的失衡。因此,尽管这个成语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被赞赏,但也提醒人们注意合作和共享的重要性。
对于这个成语,我的联想是强烈的责任感与孤独感。承担所有职责的人往往面临巨大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决策和情绪。在表达时,也许会引发对个人能力和团队支持的思考。
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有一次项目的进展滞后,作为项目负责人,我不得不“一手包揽”所有的任务。虽然最终顺利完成,但也让我意识到协作与沟通的重要性。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运用:
一手包揽天地宽,
孤舟独行随风翻。
虽有千重任在肩,
心中却愿共此欢。
在英语中,可以用“take on the whole burden”或“shoulder all responsibilitie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虽然没有一个直接的成语完全对应,但传达的概念是相似的。
通过对“一手包揽”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反映了一个人强大的能力,也提醒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平衡个人责任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对我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的重要性在于,它促使我在表达时更加注意语境和合作的价值。
你一手包揽,我只赊我的头钱。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将伐曹,假道于卫,卫人弗许。还自南河济,侵曹,伐卫。正月戊申,取五鹿。二月,晋郤縠卒。原轸将中军,胥臣佐下军,上德也。晋侯、齐师、宋师、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楚师败绩。晋师三日馆谷,及癸酉而还。甲午,至于衡雍,作王宫于践土。乡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为楚师也,以退吴人。五月丙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丁未,献楚俘于王,驷介百乘,徒兵千。郑伯傅王,用平礼也。己酉,王享醴,命晋侯宥。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侯为侯伯,赐之大辂之服,戎辂之服,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秬鬯一卣,虎贲三百人。曰:‘王谓叔父,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晋侯三辞,从命。曰:‘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受策以出,出入三觐。卫侯闻楚师败,惧,出奔楚,遂适陈。使元咺奉叔武以受盟。癸亥,王子虎盟诸侯于王庭,要言曰:‘皆奖王室,无相害也。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队其师,无克祚国,及而玄孙,无有老幼。’君子谓是盟也信,谓晋于是役也能以德攻。初,楚子玉自为琼弁玉缨,未之服也。先战,梦河神谓己曰:‘畀余,余赐女孟诸之麋。’弗致也。大心与子西使荣黄谏,弗听。荣季曰:‘死而利国。犹或为之,况琼玉乎!是粪土也,而可以济师,将何爱焉?’弗听。出,告二子曰:‘非神败令尹,令尹其不勤民,实自败也。’既败,王使谓之曰:‘大夫若入,其若申、息之老何?’子西、孙伯曰:‘得臣将死,二臣止之曰:“君其将以为戮。”’及连谷而死。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蒍吕臣实为令尹,奉己而已,不在民矣。’”
《资治通鉴·唐纪》:“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然上在位久,操生杀之柄,威权日盛,一手包揽,群臣莫敢望焉。”
《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遇急难,恒以一身为其所,一手包揽,不避艰险。”
《明史·张居正传》:“居正为人,颀面秀眉目,须长至腹,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测也。帝虚己以听,居正亦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中外想望风采,居正乃慨然揽辔,誓以一身任天下之重,一手包揽,政事一新。”
《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性刚,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会经义,其言曰:‘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卒以此一手包揽,天下之务。”
请不要~,得给他留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