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3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38:09
“惴惴不安”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心惊恐、心里不安。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内心充满焦虑、担忧和不安的状态,尤其是在面对未知或不确定的情况时。
“惴惴不安”最早见于《史记·李广列传》:“惴惴者,心之动也。” 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心中不安的情绪,传达了人在面对可能的威胁或不确定性时的心理状态。成语中的“惴惴”来自于对心情不宁的表达,形象而生动。
“惴惴不安”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内心不安的情绪常常与伦理道德、家庭责任和社会压力密切相关。尤其在面对重要的选择和转折点时,“惴惴不安”反映了个人在社会期待和自我期望之间的冲突。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情绪常常与心理健康问题相关,因此需要引起重视。
“惴惴不安”让我联想到面对未知的恐惧和期待,尤其是在生活中遇到重大挑战时。这种复杂的情感可以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提醒我们在生活中保持警觉和积极应对。
在我准备重要考试时,常常会感到“惴惴不安”。这种情绪促使我更加努力地复*,虽然不安让人烦恼,但也推动了我更好地应对挑战。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秋风萧瑟叶飘零,惴惴不安心中生。
明月高悬照孤影,何时归去问天明。”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anxiety”或“nervousness”,这些词汇也描绘了面临压力或不确定性时的心理状态。虽然表达形式不同,但情感内核相似。
“惴惴不安”这个成语不仅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内心的不安情绪,还反映了文化背景下对心理状态的重视。在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一成语的使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沟通情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乾道八年,济南辛侯(辛弃疾)自司农寺簿来守滁……民之居茅竹相比,每大风作,惴惴然不自安。
《后汉书·张衡传》:“衡惴惴,恐其不测。”
《汉书·王莽传下》:“莽惴惴,恐其不济。”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惴惴,恐其不终。”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惴惴焉唯,恐惧其不克。”
《诗经·小雅·小宛》:“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公元前621年,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任好死了,100多活人被送去殉葬,包括大臣子车氏家的三弟兄,他们三人都是对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良臣。秦国人们对他们的遭遇深表同情和痛惜,一时心里惴惴不安,纷纷愿意代替他们去死
大家都认为这是震南村第一个大灾难,愁眉苦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