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1:1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7:32:37
“自弃自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自己抛弃自己,自己放纵自己。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自我放弃、自我堕落,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提升的意识,常常用于形容那些因外界困境或内心挣扎而选择放弃努力、沉溺于消极情绪的人。
“自弃自暴”出自《红楼梦》,原文为“自弃自暴,何以堪”。这里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自我的放弃,反映了人物的内心痛苦与挣扎。该成语的使用往往与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有关。
该成语可用于多种语境,包括:
在中国文化中,自我放弃是一种被较为否定的行为。传统上强调个人的责任和自我修养,因此“自弃自暴”常被视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尤其在面对压力、挫折时,提醒人们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自弃自暴”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深深的惋惜与无奈。它让我联想到那些曾经有梦想却因生活压力而放弃的人们,提醒我应珍惜努力的机会,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段时间我因工作压力而感到无比疲惫,曾一度自弃自暴,沉迷于网络和游戏。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放弃努力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困境,最后我选择重新振作,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一个古诗的尝试中,我写道:
月下独坐思千古,
自弃自暴难自愈。
何妨拼搏迎风雨,
自强不息步青云。
通过这样的表达,展现了自弃的消极与自强的积极。
在英语中,“self-abandonment”或“self-defeat”可以作为对应表达,尽管这些词汇在文化背景和使用频率上有所不同,但传达的核心思想相似,都是对自我放弃的批判。
通过对“自弃自暴”的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汉语表达,也让我在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不论面临怎样的困难,都要努力寻求解决之道。
凡为血气所移者,皆是自弃自暴之人耳。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04卷:“凡为血气所移者,皆是~之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