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9 22:2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14:06
“不攻自拔”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不用攻打就能自我拔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所陷入的境地或情感、思想等问题,表示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情况下,自然会脱离或解脱,常常带有一种被动的、无奈的色彩。
该成语的来源不详,可能与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某些情境有关,反映了人们在某种困境中无奈的状态。虽然没有确切的典故,但可以推测出它与古代的战争、困境及人们面临的内心挣扎有关。
“不攻自拔”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在**文化中,个人的情感与社会责任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不攻自拔在现代社会中,尤其在心理健康和情感关系中,体现了人们对内心挣扎的理解和对自我解脱的渴望。它反映出一种无奈与挣扎,也让人关注如何寻求帮助与支持。
这个成语让我感受到一种无力感和挣扎的情绪,常常让我联想到那些在情感、工作或生活中感到困惑的人们。它提醒我注意那些内心的挣扎,并反思如何在生活中寻求解脱与成长。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经历过一段不快乐的感情,尽管我知道应该放手,但却总是陷入其中,感到不攻自拔。最终,我通过与朋友的交流和自我反思,找到了走出困境的方法。
在某个孤独的夜晚, 月光洒落如水, 我在思念的海洋中, 不攻自拔, 心中的波涛汹涌, 却无处可去。
在英语中,可以用“stuck in a rut”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表示人们在某种状态中难以自拔。不过,这个表达通常更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单调和困境,而不一定带有情感深度。
通过对“不攻自拔”的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表达,它承载着人们的情感挣扎和内心冲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关注内心的声音,理解他人的处境,并在沟通中更加细腻与敏感。
粮食既足,士众稍多,围守两城,不攻自拔,天下之事,卧取之耳。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六》:“曹操不攻自拔,以归于汉。”
《后汉书·袁绍传》:“绍不攻自拔,以归于汉。”
《汉书·王莽传下》:“莽不攻自拔,以归于汉。”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不攻自拔,以归于赵。”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不攻自拔,以归于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