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13:06
成语“不拔一毛”字面意思是指不连一根毛发都不拔掉,形容对他人或事物极为慷慨,不愿意占别人的便宜。引申义是形容不求回报的无私和公正。
“不拔一毛”最早出自《孟子·告子上》,原文是“子欲为之,然不拔一毛”。它强调了一个人对于他人财物的尊重,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关于仁义的理念。在历史长河中,这个成语逐渐被引申为对他人和社会的无私奉献。
在不同语境下,“不拔一毛”的使用场景十分广泛:
在**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儒家文化中,“不拔一毛”体现了忠诚、仁爱和无私的美德。现代社会虽然竞争激烈,但这种美德依然被许多人所推崇,尤其在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中,依然有很多人实践这一精神。
“不拔一毛”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温暖和敬佩。它激发了对无私奉献者的尊重与钦佩,让人联想到那些为社会、他人付出而不求回报的人。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珍惜与他人之间的信任与尊重。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老师,她总是愿意帮助学生,即使是在自己的休息时间也乐于解答问题。她对学生的关心和付出让我想到“不拔一毛”,让我意识到无私奉献的重要性,也激励我在生活中多去帮助他人。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不拔一毛”:
春风化雨润心田,
不拔一毛情意绵。
愿为他人播种福,
心中自有明月悬。
这首诗表达了对无私奉献的赞美,体现出一种无所求的爱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selfless acts”或“altruism”,虽然它们的内涵与“不拔一毛”相近,但在强调个人利益与社会责任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在某些文化中,个人利益的追求被视为成功的标志,而在**文化中,无私奉献则更为珍视。
通过对“不拔一毛”的学*,我深刻体会到无私奉献的价值和意义。在日常交流中,使用这个成语能够有效传达出对他人无私帮助的赞美,提升语言表达的深度和情感。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关注他人的需要,努力成为一个更有责任感的人。
为己者至于不拔一毛,兼爱者至于摩顶放踵。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操曰:‘吾不拔一毛,不取一毫,天下安得有此?’”
《后汉书·袁绍传》:“绍曰:‘吾不拔一毛,不取一毫,天下安得有此?’”
《汉书·王莽传下》:“莽曰:‘吾不拔一毛,不取一毫,天下安得有此?’”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笑曰:‘夫士不拔一毛,不取一毫者,何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不拔一毛,不取一毫。”
墨子之学术贵俭,虽天下以我为~不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