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10:53
“像模像样”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某事物看起来很像样,形态、样子、气质等方面都符合某种标准或预期。基本含义是形容事物的外观或状态较为完美、规范,给人一种可信赖或令人满意的印象。
“像模像样”最早出现在清代文学作品中,具体出处尚无明确记载,但其语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工艺、艺术等领域。通常用于形容艺术作品、手工艺品等在形态上与真实的样本相似,或是形容人的行为、言语符合一定的规范、美德。成语的构成中,“像模”指的是有样子、有模样,“像样”指的是符合标准、合乎要求。
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广泛: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传统上强调规范与礼仪,成语“像模像样”反映了对外在形象和行为规范的重视。在现代社会,尽管人们对个性和创新有更多的追求,但在某些场合和领域,保持“像模像样”的表现仍然是被广泛接受的标准。
“像模像样”给人一种积极的情感反应,通常与成功、专业、可靠等正面形象相联系。它引发的联想包括认真、努力和对事情的负责态度。这种表达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沟通的质量,帮助传递出更为严谨和自信的形象。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加一次学校的演讲比赛,在准备阶段,我不断练*,力求让自己的演讲“像模像样”。最终在比赛中得到了好评,这让我意识到,付出努力和认真准备的重要性。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画家坐在海边,专注地描绘着眼前的美景。他的画布上渐渐显现出一道道波光粼粼的海浪,仿佛在诉说着海的故事。旁人不禁赞叹:“这幅画实在是像模像样,仿佛能听到海浪的声音。”
在英语中,可以用“look the part”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外观与角色、身份相符的状态。虽然在文化背景和使用环境上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外在形象与内在内容的一致性。
通过对“像模像样”的学,我意识到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文化的承载。它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外在形象和表现的规范,提升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未来的学和交流中,我将继续关注这种细节,以更加自信的姿态面对各种场合。
这番调动,老爷可必得像模像样答上头的情才使得呢。
《警世通言》卷二十:“那人见了,便道:‘你这人,真是个像模像样的。’”
《醒世恒言》卷三:“那人见了,便道:‘你这人,真是个像模像样的。’”
《聊斋志异·阿绣》:“阿绣见了,笑道:‘你这人,真是个像模像样的。’”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那人见了,便道:‘你这人,真是个像模像样的。’”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笑道:‘你这人,真是个像模像样的。’”
小镇到处都在盘算和议论着,怎样~地给将军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