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47:57
成语“冰解云散”字面意思是冰块融化,云雾消散。其基本含义是形容事物转变、矛盾消除、关系和谐,通常用来比喻人际关系的和解或问题的解决。
“冰解云散”并无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但它在现代汉语中广泛运用,可能是基于自然现象而形成的比喻。冰解指的是冰块融化,云散则是指云雾消失,二者都与时间和条件的变化有关,象征着障碍的消除和明朗的局面。
该成语可用于多种语境,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和谐与团结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成语“冰解云散”反映了这一文化背景,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与问题的解决。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际交往的复杂性增加,该成语的适用性愈发显著,成为调解和解决矛盾的重要表达方式。
“冰解云散”给予人一种温暖和希望的感觉,象征着困扰的解除和心灵的宁静。这种联想使我在表达情感时,倾向于选用这个成语来描绘和解的美好瞬间。
我曾经历过与朋友间的小误会,经过坦诚的沟通,彼此的误解得以消除,那一刻让我感受到“冰解云散”的深刻含义。这个成语在我的表达中经常被引用,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和解。
在一个冬季的清晨,阳光洒在冰面上,微风轻拂,冰块悄然融化,云雾也随之散去。那一瞬间,我仿佛听到了“冰解云散”的声音,心中的忧愁随之消散,新的希望重新燃起。
在英语中,类似“ice melting”或“clouds clearing”的表达也常用于形容误会的解除或关系的改善。但在中文中,成语的使用更加凝练且富有文化韵味,常常蕴含着更深的哲理与情感。
通过对成语“冰解云散”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和解的重要性以及人际关系的微妙。在日常交流中,适时使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使表达更加生动、富有情感,深化了我对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虽分四总管以固捍御,委长安、建康之守以募勤王,天下冰解云散,一城之地,劫制于虏,而号令不能及矣。
《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既罢,吕惠卿遂为参知政事,数与安石书,言法度当变,先帝已知,但欲徐图之。安石得书,大喜,以为冰解云散,可以复起。”
《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既罢,吕惠卿遂为参知政事,数与安石书,言法度当变,先帝已知,但欲徐图之。安石得书,大喜,以为冰解云散,可以复起。”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五年》:“今兹二边虽未寻盟,姑务纾患,则和好之利,固宜共思,然臣恐冰解云散,未必能久。”
《宋史·文苑传六·李廌》:“昨者误蒙清问,旋又置而勿论,窃料有心于世者不应若是,殆必欲进说于左右,又念冰解云散,岂复在兹。”
《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如其簪履或存,衽席无改,虽复身填沟壑,犹望妻子知归,抚膺何及,冰解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