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8:2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7:13:50
“肩摩踵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肩膀相摩擦,脚后跟相接触”。它形象地描绘了人群拥挤的场景,通常用来形容人多而拥挤的情景,强调人流的密集程度。
该成语出自《庄子·外物》,其中提到“肩摩踵接”,用以描述人多拥挤的状态。庄子在文中探讨了人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社会生活的繁杂与喧嚣。此成语在古代就已被广泛使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活动的繁忙。
“肩摩踵接”常用来形容拥挤的场景,比如在大型活动、节日庆典、商场或者交通繁忙的时段等。它可以在文学作品中增加画面的生动感,也可以在日常对话中形容人潮涌动的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肩摩踵接”在**传统文化中反映了繁忙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聚集行为。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这一成语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经历,常用来描述都市生活的快节奏和拥挤的环境。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喧嚣、繁忙的印象,可能引起对快节奏生活的思考和反思。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和距离感,即使身处拥挤的人群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仍然是有限的。
在我参加音乐节的时候,现场观众众多,大家都热情高涨,真是“肩摩踵接”。这种场合让我感受到集体的能量和氛围,同时也会让我感到一丝压迫感。
在繁华的城市中,夜晚的街道上,人们如潮水般涌动,肩摩踵接,仿佛在诉说着每个人心中的故事与梦想。
在英语中,有类似“packed like sardines”这样的表达,意指人们被挤得非常紧密。不同文化中对拥挤场景的描述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出相似的情感和体验。
通过对“肩摩踵接”的学,我深刻理解了这个成语在汉语表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描绘了人群的密集状态,还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在语言学中,理解和掌握成语的用法,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沟通的生动性。
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归附者踵接。
平常是异常清静的街面,到这时候两边的街檐便成为~的市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