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03:53:0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47:24
“戎马倥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为“戎马”指的是军队和战马,“倥偬”则形容忙碌、匆忙的样子。整体的含义是指在战乱和军事活动中,形势紧张、非常忙碌,通常用来形容战争期间或动乱时期的混乱和忙碌状态。
“戎马倥偬”出自唐代杜甫的《春望》,原文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里描绘了战乱带来的人民生活苦难,体现了戎马倥偬的状态,反映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
该成语适用于描述战争、冲突或紧急情况等场合,常见于文学作品、历史描述、新闻报道以及个人对话中。例如,在谈论历史**或现代社会冲突时,可以用“戎马倥偬”来形容当时的紧张氛围。
“戎马倥偬”这一成语反映了**历史上多次战乱的悲惨与无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战争的直接影响有所减少,但在一些地方的动乱、社会矛盾等情境中,这一成语仍然具有适用性,常用于描述人们在动荡时期的忙碌和心情。
该成语常常引发对战争和动乱的负面情感,令人联想到失去、悲伤和无奈。它让人意识到战争的残酷和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激发出对和平的向往和珍惜。
在经历了一段忙碌的工作生活后,我常常感到“戎马倥偬”。这让我意识到需要适时放慢脚步,享受生活的点滴,而不是一味追求效率和进度。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戎马倥偬的场景中,有人却在心中默念:“愿有一天,硝烟散去,江山如画,安居乐业。”这样的诗句不仅描绘了战乱中的忙碌,也传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在其他文化中,也存在类似的表达。例如,英语中的“in the thick of battle”可以描述类似的忙碌和紧张状态。但“戎马倥偬”更具体地强调了战争背景下的匆忙,具有更强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戎马倥偬”的学*,我认识到成语不仅是语言的组成部分,更是文化和历史的承载体。它提醒我们珍惜和平,关注社会的稳定和人们的生活。同时,在日常交流中,适当使用成语可以使表达更为生动、形象。
然而于~,大势已烈,只手难撑,不得不以一死报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