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16:22
成语“天人相应”的字面意思是“天与人之间的相互应和”。基本含义是指自然界与人类之间存在一种密切的联系与反应,强调人在宇宙大环境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体现了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天人相应”最早源于**古代哲学,尤其是道家和儒家思想。古人认为天(自然、宇宙)与人(人类、社会)是一个整体,二者之间通过某种法则相互影响、相互应和。具体的文学来源可以追溯到《周易》和《礼记》等经典文献,强调了天命与人行为之间的关系。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天人相应的思想影响深远,体现在诸多领域,如政治、哲学、科学等。现代社会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依然适用,特别是在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背景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显得尤为重要。
“天人相应”让我联想到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与美好。它启发我在生活中更加关注自然环境,反思人类行为对生态的影响。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曾经参与过一次植树活动,深刻感受到“天人相应”的意义。每种树木的种植都与气候、土壤条件息息相关,这让我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天人相应”的概念:
青山依旧在,水流潺潺声,
天人相应处,心与自然共鸣。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以用“man and nature are interconnected”来表达,强调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依赖关系。虽然不同文化对这一主题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核心思想都是关于和谐与平衡。
通过对“天人相应”这个成语的学,我更加理解了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具有重要性,也激励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生态和谐,反思人类行为的深远影响。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
《文选·张衡·西京赋》:“天人相应,神祇合契,故能致太平之治。”
《汉书·艺文志》:“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纪吉凶之象,圣王所以参政也,天人相应,故有天文。”
《史记·天官书》:“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人相应,故五星者,五行之精也。”
《淮南子·天文训》:“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是谓天人相应。”
《庄子·大宗师》:“天与人相为表里,故曰天人相应。”
这真是~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