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5:48:0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22:24
“社稷之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社稷”的器物。社稷,古代指的是国家的土地和人民,特别是代表国家安定和繁荣的基础。因此,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国家的根本和基础,通常用来形容对国家和民族有重大作用的人或事物。
“社稷之器”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原文中提到“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强调了其重要性和神圣性。在古代,“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物神,合在一起象征着国家的农业和民生。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人对国家、土地和人民的重视。
在不同的语境中,“社稷之器”可以用于:
在**传统文化中,社稷代表着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反映了古人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感。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仍然适用,尤其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讨论中,鼓励个体在集体中发挥作用。
“社稷之器”常常让我联想到责任和担当,特别是在国家面临挑战时。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一种对未来的期许,提醒人们珍视国家的根本利益。
在我自己的学*和工作中,我常常思考如何能为自己的团队或社会贡献力量。当我参与志愿活动时,我会想起“社稷之器”,激励自己去做出积极的影响。
在某个故事中,可以描绘一位年轻的政治家,他在国家危机时期,凭借智慧和勇气,成为社稷之器,带领人民走向复兴之路。这样的情节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成长,也反映了对国家的深切关怀。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illar of the state”,意指国家的重要支柱。在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是共同的。
通过对“社稷之器”的学,我认识到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承载文化和历史的载体。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时刻关注社会责任,激励我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资治通鉴·汉纪·武帝元狩四年》:“社稷之器,非一士之能也。”
《后汉书·班彪传》:“社稷之器,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汉书·王莽传上》:“社稷之器,非一人之力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社稷之器,非一木之枝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社稷之器,不可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