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1:28:0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10:53
“一朝之忿”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某一天的愤怒”。它通常用来形容因一时的愤怒而做出冲动的决定或行为,强调这种情绪的短暂性和可能引发的不良后果。
“一朝之忿”出自《左传》,原句为“忿而无敢言者,盖一朝之忿也”。在历史上,成语常常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情感和人际关系,表明愤怒有时是短暂的,但可能在一瞬间引发重大的影响。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因一时冲动而产生的行为或决策,适合在文学作品、日常对话和演讲中使用。例如,在谈论某人因一朝之忿而做出的错误决策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强调情绪的影响。
“一朝之忿”反映了**文化中对情绪管理的重视。在传统文化中,控制情绪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适用,提醒人们在面对冲突时要保持冷静,避免因一时的愤怒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一朝之忿”让我联想到生活中的冲突与和解。它提醒我在愤怒时要冷静思考,以免做出后悔的选择。这种情感反应促使我在交流时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辞和情绪。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因为一时的愤怒,我和朋友发生了争执。事后我意识到,愤怒使我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导致了误会。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一朝之忿”的含义,也促使我在以后的沟通中更加谨慎。
在某个故事中,描述一个角色因一朝之忿而做出决策,导致了他们人生的转折点。例如: “那一天,阳光明媚,然而她的心情却如暴风雨般阴沉。因一朝之忿,她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开始追寻梦想,却在追逐中迷失了方向。”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a moment of anger”,强调瞬间的愤怒所引发的行为。不同文化中对于情绪的表达和管理有不同的看法,汉语更强调情绪的短暂性及后果,而英语则更多地关注行为的直接影响。
通过对“一朝之忿”的学,我意识到情绪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影响我们的决策和人际关系,也提醒我们在表达时要注意情绪的掌控。这种理解对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有着积极的影响,使我更能理性地看待问题。
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资治通鉴·汉纪》:“莽一朝之忿,杀其子宇。”
《后汉书·袁绍传》:“绍一朝之忿,轻举大事。”
《汉书·王莽传》:“莽一朝之忿,杀其子宇。”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一朝之忿,遂杀宋义。”
《左传·宣公十五年》:“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小人~,曾身之不遑恤,非其性之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