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8:5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23:54
“一言兴邦”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一句话可以兴起一个国家”。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的言论或决策可以对国家的兴衰起到关键作用,强调语言和言论在政治、社会和文化中的重要性。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主要与历史上对政治家、领导者或哲人的言论影响力的崇尚有关。具体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理解为在古代,某些重要的讲话或决策能够改变国家的命运,影响民众的生活。例如,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就曾深刻影响过的思想和政治。
“一言兴邦”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包括:
在**文化中,语言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力量,尤其是在治理国家和领导人民时。古代文人、政治家对言语的重视,反映了社会对言论影响力的普遍认可。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一言兴邦”更是体现在公众人物的言论对社会舆论和政治走向的影响上。
该成语让我联想到政治领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强调了言语的力量和重要性。同时也引发了对历史人物言论的回顾,感受到他们如何通过一言改变历史。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经在一次团队会议上,提出了一句“我们要团结一致,才能克服困难”,这句话虽然简单,却得到了团队成员的共鸣,激励大家共同努力。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一言兴邦”的意义。
在一首诗中:
言语如风,兴邦之路,
众志成城,心手相连。
一言动地,万民共愿,
共筑辉煌,何惧艰难。
这首诗展示了语言的力量以及团结的重要性。
在英语中,“A word can change the world”可以与“一言兴邦”相类比。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同样强调了语言的影响力。在其他文化中,例如西方的“Carpe Diem”(抓住今天),虽然侧重于行动,但也反映了言论和行动的重要性。
通过对“一言兴邦”的学,我认识到语言在沟通、领导、社会互动中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成语的理解,也是对语言学与表达能力提升的思考。作为一个学*者,掌握有效的言辞能够更好地影响他人、参与社会,对我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古所谓一言兴邦者,信哉!
《后汉书·班彪传》:“彪对曰:‘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汉书·董仲舒传》:“仲舒对曰:‘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论语·子路》:“子曰:‘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一言而可以兴邦,何也?’虞卿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问于叔向曰:‘一言可以兴邦,有诸?’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春秋时期,鲁定公问孔子:“一句话可使国家昌盛吗?”孔子说:“君主爱护臣子,关心他们,上下一心,国家可以兴旺。”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可以使国家灭亡吗?”孔子说:“不全对,君主一句话下边不提反对意见,久而久之就会走向灭亡。”
元礼首议太真、国忠辈,近乎~,宜得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