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0:2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25:33
“一贫如洗”字面意思是形容一个人贫穷得像被水洗过一样,形象地表现出一种一无所有的状态。基本含义是形容极为贫困,毫无财物。
这个成语的来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对贫穷的描写。其字面意思“贫”表示贫穷,“如洗”则暗示乾净、没有任何东西。通过这种比喻,展现了贫穷的彻底与绝对。
“一贫如洗”可以用在多种场合,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财富与地位密切相关,贫穷常常被视为一种耻辱。因此,“一贫如洗”不仅仅是经济状况的描述,也反映了社会对贫困的偏见和对富有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虽然对贫困的理解有所变化,但这一成语依然强调了经济状况对个人生活的重要性。
这一成语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同情、悲伤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它提醒人们关注贫穷问题,激发对改善社会经济条件的思考。
在生活中,我曾目睹一位老人在失去工作后,经济状况急剧恶化,生活变得一贫如洗。这让我深刻感受到社会保障和帮助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参与志愿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这样描述:“风暴过后,村庄的房屋尽数被毁,村民们一贫如洗,唯有彼此的鼓励与支持,才能让他们重新站起来。”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penniless”或“broke”,也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钱。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都传达了对贫穷的深刻理解和反思。
“一贫如洗”不仅是一个描述贫困状态的成语,还引发了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它在语言学*中具有重要性,因为通过理解这种成语,我们能够更好地表达对社会现象的看法,也帮助我们在与他人沟通时更具深度和情感。
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聊斋志异·金生色》:“金生色,晋宁人也。娶同村木姓女。生一子,方周岁。金忽病,自知不起,谓妻曰:‘我死,子必嫁,勿守也。’妻泣而不应。金怒,以手推其首,妻颠仆,良久乃苏。金又谓母曰:‘葬我后,即嫁之。’母不应。金厉声曰:‘不嫁,是欲我绝后也!’言已,气绝。”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秦重道:‘小可积得些少银两,欲要时,恐老父见怪;不欲时,又自孤掌难鸣。正是:一贫如洗,两袖清风。’”
《宋史·赵普传》:“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后汉书·崔寔传》:“家徒四壁立,一贫如洗。”
《史记·平准书》:“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当时父亲赤手空拳出来做官,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