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0:39:07
成语“跋前踕后”是由“跋”和“踕”两个动词组成,字面意思是“在前面走来走去,在后面踱来踱去”。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行动不果断,犹豫不决,前后摇摆不定。
“跋前踕后”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既而跋前踕后,终无所成。”这句话用来形容某种不决断的状态,强调了作为领导者在决策时的迟疑与不果断,最终导致无法取得成就的情况。
该成语可以广泛应用于多个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果断和迅速决策显得尤为重要。成语“跋前踕后”提醒人们在面对选择时要避免拖延和优柔寡断。它反映出**文化中对于果断和决策能力的重视。
该成语给人一种焦躁不安的情绪,常常联想到因犹豫而错失良机的后悔。这种情感反应使人更加意识到决策的重要性和时效性,激励人们在生活中要勇于做出选择。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在选择大学专业时也曾经历过“跋前踕后”的状态。最终在不断的思考和咨询后,才做出了决定。这也让我明白到,决策时的果断与清晰思路是多么重要。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运用:
在晨曦的微光中, 我跋前踕后,脚步踌躇, 前方有梦的召唤, 却被犹豫的影子追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sit on the fence”,同样形容一种犹豫不决的状态。不同文化中对决策的强调程度有异,但犹豫不决的负面影响在多种文化中普遍存在。
通过对成语“跋前踕后”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决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避免这种犹豫不决的状态。这个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示我,果断和清晰的思维是有效沟通的基础。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罗邺》:“而跋前踕后,绝域无聊,独奈其命薄何?”一本作“跋前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