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3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17:58
“不生不灭”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不生”指不产生,“不灭”指不消失。通常用来形容一些事物的存在状态,强调其永恒性和不变性。广义上,它可以用来表达一种哲学思想,特别是在道教和**中,指宇宙的本质或真理是永恒和不变的。
“不生不灭”这一成语源于哲学,尤其与“无常”与“涅槃”相关的思想密切相关。在中,万物皆有生灭,唯有“法”是永恒不变的。这个概念在许多经典中都有体现,如《金刚经》中提到的“无生无灭”的思想,以及道教中对“道”的理解,强调“道”是超越生灭的本原。
在文学作品中,“不生不灭”常用于哲学的讨论,表达对生命、宇宙和存在的深刻思考。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于形容某种持久的关系或情感,比如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在演讲中,该成语可用来强调某种理念或价值观的持久性和重要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不生不灭”体现了对生命、存在和宇宙的哲学思考,尤其在道教和中占据重要地位。现代社会中,这一概念可以用来反思快节奏生活中的某些恒久价值,如亲情、友情等。
“不生不灭”常给人以平静、深邃的感受,带来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它让我联想到宇宙的永恒与自然法则的稳定,也让我意识到在变化无常的世界中,有些东西是值得珍惜和追求的。
在生活中,当我看到长久陪伴我的朋友时,常常会想到“不生不灭”的友谊。无论我们身处何地,彼此间的心灵联系始终存在,这让我感到温暖和安心。
在某个夜晚,我坐在星空下,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
星空如海,光影流转,
不生不灭,唯有心安。
友谊如月,照耀无边,
千年万载,永恒不变。
在西方哲学中,有诸如“永恒之真”的概念,强调某些真理或理念的永恒性。例如,柏拉图的理念论就提到了一种不变的理念世界。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似的,均探讨了存在的恒久与不变。
通过对“不生不灭”的学*,我更加理解了生命的深刻和复杂。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思考生活和人际关系时,能够更从容地面对变化与不确定性。它在现代社会中的适用性提醒我们关注那些真正重要且持久的东西。
仰苍苍之色者,不足知其远近;况视听之外,若存若亡,心行之表,不生不灭者哉。
《楞严经》:“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六祖坛经·行由品》:“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金刚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即是不生不灭。”
《老子》第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庄子·大宗师》:“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
舍利子,是诸佛空相,~,不垢不净,不增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