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09:4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39:53
成语“深文罗织”由“深文”和“罗织”两个部分组成。“深文”指的是深奥复杂的文字或文辞,而“罗织”则意为编织、构造、安排。整体上,深文罗织形容文章或言辞的华丽繁复,常常暗示其内涵复杂且难以理解,或用来形容故弄玄虚、掩盖真相的行为。
“深文罗织”出自《左传·昭公元年》,原文中提到“深文”的概念,强调文辞的复杂和深奥。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文字艺术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语言运用的审慎和技巧。
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批评那些故弄玄虚、难以理解的文章或言辞。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些人用复杂的语言掩盖简单的事实。在演讲和辩论中,则可能用于抨击对方言辞的繁琐和不实。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深文罗织”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被用来批评那些过于追求辞藻华丽而忽视实质内容的作品。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传播的快速和透明度的提高,这种表达方式也开始被人们所警惕,强调简洁明了的信息传递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比如某些政治言辞或商业宣传,往往使用华丽的语言掩盖真实情况,导致听众的误解或混淆。这种现象引发了对真相和透明度的渴望。
在写作和交流中,我时常注意避免使用“深文罗织”的表达方式,而是力求简洁明了,以便让读者或听众更好地理解我的观点。例如,在准备演讲时,我会努力将复杂的信息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古代的诗歌中,或许可以写道:
笔下深文罗织,
词句如织似梦。
但求真情流露,
何必华丽辞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ordy”或“verbose”,同样指代那些过于冗长、复杂的表达方式。这种情况在不同文化中都有存在,反映了人们对沟通有效性的共同重视。
通过对“深文罗织”的全面分析,我认识到在交流中,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比华丽复杂的辞藻更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信息的有效传达,也能提升交流的质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避免“深文罗织”的倾向,将有助于我与他人建立更清晰的沟通。
此皆当国者深文罗织,不足为据。
《清史稿·刑法志》:“深文罗织,以成其罪。”
《明史·刑法志》:“深文罗织,以陷忠良。”
《宋史·刑法志》:“深文罗织,以成其狱。”
《资治通鉴·唐纪·宪宗元和十四年》:“李逢吉深文罗织,以陷裴度。”
《后汉书·陈蕃传》:“深文罗织,以陷无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