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0:12:2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28:12
“事事躬亲”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每一件事都亲自去做”。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处理事务时,亲自参与每一个环节,而不是委托他人。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工作非常负责,事无大小都亲自上阵。
“事事躬亲”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源自于儒家思想,强调领导者应当以身作则,亲自参与事务,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控局势。虽然具体的出处难以考证,但这种思想在许多历史典籍中都有体现,尤其是在对治国理政的讨论中。
在不同的语境下,“事事躬亲”可以有不同的应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事事躬亲体现了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尤其在家庭和领导层面。现代社会中,虽然分工越来越细,许多事务可以外包,但事事躬亲的态度仍然被视为一种美德,特别在企业管理和家庭教育中。
“事事躬亲”让我联想到责任感和付出。它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令人敬佩,同时也可能带来压力,因为过于亲力亲为可能导致精疲力竭。这种情感反应促使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思考如何平衡参与和放手。
在我的经历中,我曾在一个项目中担任组长,初期我选择事事躬亲,亲自处理每一个细节,虽然项目的质量得到了保证,但也让我感到压力很大。后来我学会了适当放手,分工合作,反而使团队更加高效。
在一个小故事中: 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位村长总是事事躬亲,他不仅亲自种植庄稼,还教村民们如何耕作。村民们都很敬重他,认为他是村庄的“守护神”。然而,在一次丰收季节,他意识到,只有让村民们自主发展,才能让村庄更繁荣。于是,他开始将责任分给大家,大家一起努力,村庄的未来更加美好。
在英语中,类似表达是“lead by example”,意指通过个人的行动来引导他人。虽然两者在文化背景和语境上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领导者亲自参与的重要性。
通过对“事事躬亲”的学,我认识到在语言表达中,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是关键的价值观。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思考如何更好地承担责任与合作。它在我的语言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帮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表达个人的态度和情感。
以教导之,必躬亲之。
《明史·海瑞传》:“瑞事事躬亲,不以委人。”
《宋史·岳飞传》:“飞事事躬亲,不以委人。”
《后汉书·班超传》:“超事事躬亲,不以委人。”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事事躬亲,不以委人。”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君子事事躬亲,小人事事委人。”
所以反不及他做典史的,倒可以~,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