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19:30
“燃糠自照”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用燃烧的糠秕(稻谷的外壳)来照明。它比喻用微*的力量或资源来照亮自己,形容一种自我反省、自我启发的状态,通常带有一种自我牺牲的意味。
该成语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其中提到魏公子为了照亮自己的书房,点燃了糠秕,显示出其自我牺牲的精神。成语的使用反映了古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自我修养的重视。
“燃糠自照”常用于描述一个人为了获得知识、提升自己而进行的努力和牺牲。它可以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人物的勤奋与追求;也可以在日常对话中,用来鼓励他人克服困难,积极向上。在演讲中,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强调自我努力与成长的重要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自我反省与自我提升被视为重要的美德。“燃糠自照”体现了个人对知识的追求,尤其在儒家文化中,强调自我修养与道德提升。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常被用于激励年轻人追求学与成长,尽管面临困难与挑战。
“燃糠自照”给人一种努力向上的感觉,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依然坚持不懈、追求梦想的人,激励我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
在我的学过程中,曾经历过一段时间的低谷,面临重重困难,但我记得“燃糠自照”这个成语,提醒自己即使条件不理想,也要努力去学,最终我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期,取得了进步。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这个成语:
风雨兼程路漫漫,
燃糠自照心中愿。
虽无华灯照夜色,
但求明灯照前缘。
这首诗表达了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尽管条件简陋,但心中仍然有光明的愿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urning the midnight oil”,意指为了学*或工作而熬夜。虽然两者都强调努力与牺牲,但“燃糠自照”更加强调自我反省和内心的光明。
通过对“燃糠自照”的学,我意识到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对个人成长和自我努力的一种鼓励。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在面对困难时要勇于自我反思与提升,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
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忘者。夕则燃松节读书,或燃糠自照。
《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少时,家贫,燃糠自照,刻苦自励,终成一代名臣。”
《明史·方孝孺传》:“孝孺少好学,家贫,燃糠自照,夜以继日,遂博通经史。”
《宋史·陆游传》:“游少贫,燃糠自照,刻苦读书,遂成大儒。”
《旧唐书·李密传》:“密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于牛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大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托。密又燃糠自照,刻苦读书。”
《南史·顾欢传》:“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忘者。夕则燃松节读书,或燃糠自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