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1:0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50:20
成语“掩旗息鼓”字面意思是“遮掩旗帜,停止击鼓”。在古代,旗帜和鼓声常用于军事活动,掩旗息鼓可以理解为停止战斗、平息事态,隐含了暂停敌对行为或结束争斗的意思。基本含义是形容停止某种活动,尤其是停止争斗或减少竞争。
“掩旗息鼓”源于古代战争的场景。历史上,旗帜和鼓声是军队指挥的重要工具,旗帜用来传达命令,鼓声用来激励士气或发起进攻。当一个军队决定停止进攻或撤退时,通常会掩盖旗帜并停止击鼓,表示不再作战。这一成语的使用反映了古代军事文化及其对平息冲突的重视。
“掩旗息鼓”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掩旗息鼓”在**文化中强调和谐与和平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这一成语的意义更为广泛,涵盖了商业竞争、职场争斗等方面。它提醒人们在紧张局势中寻求和解,倡导和平解决问题。
“掩旗息鼓”让我联想到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对立,促使我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处理冲突。每当遇到争执时,我会想起这个成语,提醒自己冷静下来,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继续争斗。
在一次团队项目中,由于意见不合,团队气氛非常紧张。我提议大家“掩旗息鼓”,暂停讨论,先进行一次团建活动。结果大家的情绪得到了缓解,重新聚焦于项目目标,最终顺利完成了任务。
在一首诗中,可以使用“掩旗息鼓”来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青山绿水无争斗,
掩旗息鼓共欢愉。
和风细语轻拂面,
心中宁静如水流。
在英语中,类似表达可以是“lay down arms”或“call a truce”,意指停止敌对行为或达成停战协议。不同文化中,对于和平与和解的重视程度各有不同,但普遍都存在对减少冲突的追求。
通过对“掩旗息鼓”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在竞争和冲突中,和解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更具智慧。它在现代社会依然适用,提醒我们要珍视和平,共同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
领着万余军马,人披软战,马摘銮铃,掩旗息鼓,疾驰到南土冈门口来。
《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令掩旗息鼓,潜入贼营,斩其将,贼众惊溃。”
《明史·戚继光传》:“继光令掩旗息鼓,潜入贼营,斩其将,贼众惊溃。”
《宋史·岳飞传》:“飞令掩旗息鼓,潜入贼垒,斩其将,贼众惊溃。”
《旧唐书·李光弼传》:“光弼令掩旗息鼓,潜入贼营,斩其将,贼众惊溃。”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引军还,掩旗息鼓,若将就木者。”
瞿秋白《饿乡纪程》第13回:“刘守清又骂了他们一顿,才算~的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