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3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50:22
“掩口而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手掩住嘴巴而笑。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因为某种原因而感到好笑,但又不便于大声笑出来,通常带有一种压抑或隐忍的情感。
该成语的具体来源并不明确,但它通常用来形容在某种场合下人们因不便或不合适而选择隐忍地笑。这种表现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雅士的社交场合,在面对某些不合时宜的事情时,他们常常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掩口而笑”可以在多个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掩口而笑常常被视为一种优雅的表现。它反映了人重视礼仪和场合的特点。在现代社会,这种情感表达仍然适用,尤其在正式场合中,掩口而笑可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骚动。
“掩口而笑”让我联想到一种压抑的幽默感,表现出人在某些情况下的复杂情感。它传达了一种微妙的社交技巧,既能表达快乐,又能保持社交礼仪。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我讲了一个有趣的段子,某些朋友因为场合的原因,虽然想笑却只能掩口而笑。这让我意识到,有时候情境会限制我们的反应,但幽默能在其中起到缓和气氛的作用。
在一个春天的午后,花瓣纷飞,几个朋友在公园里畅谈。突然,一个小孩跑过,跌倒在地,瞬间引得周围的人掩口而笑。那一刻,笑声在空气中飘荡,仿佛春风拂过心间,温暖而欢快。
在英语中,“to stifle a laugh”或“to cover one's mouth while laughing”可以算是与“掩口而笑”相对应的表达。这些表达同样传达了在某种场合下抑制笑声的情感,反映出不同文化中对幽默和适当行为的相似理解。
通过对“掩口而笑”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幽默在社交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对复杂情感时,有了更细腻的表达方式。在语言学中,掌握成语的使用能够提高我的表达能力,使沟通更加生动和有趣。
亮以麈尾掩口而笑。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郑伯如楚,楚子厚待之,郑伯掩口而笑。”
《聊斋志异·聂小倩》:“生闻之,窃喜其计之得售也,遂掩口而笑。”
《红楼梦》第三十回:“宝玉听了这话,不觉心中大喜,便掩口而笑。”
《世说新语·言语》:“谢公云:‘贤圣去人,其间亦迩。’子侄未之许。公叹曰:‘若郗超闻此语,必不至河汉。’因掩口而笑。”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笑而不答,掩口而笑。”
左右皆~曰:“此天下强颜之女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