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3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09:54:40
“一呼而集”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为“一声呼唤就能聚集”。它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号召力强,能够迅速召集一群人,常用于形容领导者或组织者的能力。
该成语源于古代的军事或政治场合,强调领导者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集合队伍的能力。虽然没有明确的历史文献记录,但可以推测其使用与古代社会对集结力量、团结一致的重视有关。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古代社会,领导者的号召力被视为重要的品质,尤其在战争和政治活动中。而在现代社会,领导力、团队建设和号召力依然是管理和组织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一呼而集”在现代依然具有实际意义。
“一呼而集”给人一种强烈的团结感和力量感,能够引发对领导力、组织能力的思考。在表达时,能够传达出一种迅速反应和积极参与的情感。
在我参与的一个志愿者活动中,组织者通过社交媒体发布消息,迅速召集了许多人参与。我们在短时间内聚集在一起,体现了“一呼而集”的精神。
在诗歌中:
一声呼唤风中起,
万众响应应声集。
心手相连共奋发,
同舟共济共此时。
这里通过描绘号召的场景,展现了团结的力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ally the troops",强调召集和团结的意义。不同文化中,对领导力和号召力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但普遍存在这样的价值观。
通过对“一呼而集”的学习,我深刻理解了领导力和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性。这不仅在语言表达中丰富了我的词汇,也在实际生活中提醒我关注团队的集结和号召力。这一成语在我日常交流和写作中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盖五代以前,兵寓于农,素习战斗,一呼即集。
只有冶坊中大半是无赖之徒,~,约有三百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