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2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54:54
“眉目传情”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通过眉眼的神情来传达感情。它形容的是一种无声的交流,通常是用眼神、眉毛的动作来表达情感,如爱慕、喜悦、愤怒等。
“眉目传情”最早出现在古代文人的诗词和小说中,特别是在描写恋爱、情感交流的作品中。在**古代,眉眼被视为传递情感的重要部位,因此这一成语的形成与古代文化中对情感表达的重视密切相关。虽然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其首次使用的具体时间,但可以推测是在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常见。
该成语可以应用于多个场景,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情感的表达往往是含蓄的,“眉目传情”反映了这一文化特征。现代社会中,尽管人们的沟通方式更加直接,但在一些特定场合(如浪漫约会、友谊交流)中,非言语的情感传递仍然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眉目传情”让我想到失落的爱情和细腻的情感交流。它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默契,更是一种深刻的人际连接。这样的情感表达方式让我意识到,有时无声胜有声。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在朋友的婚礼上,看到一对新人的眼神交流,明白他们的爱意在那一瞬间传递。那时我想到了“眉目传情”,并在祝福卡中写下这一成语,表达对他们感情的认可。
在一个小故事中: 在灯火阑珊的酒会上,他与她的目光相遇,瞬间仿佛世界静止。两人之间的每一次眼神交汇都是一种默契的约定,眉目传情,心意相通。就在那一刻,他们明白了彼此的心声,而不需要多余的语言。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用“the eyes are the window to the soul”来形容,通过眼神传达情感的概念。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是强调情感的深度和非语言交流的重要性。
通过对“眉目传情”的学,我更加认识到情感表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语言学和日常交流中,了解并运用这样的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表达方式,也让我在与人沟通时更加敏感和细腻。
只你那眉眼传情未了时。
《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苏东坡见了,不觉眉目传情,心中暗暗称羡。”
《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杜少卿见了,不觉眉目传情,心中暗暗称奇。”
《聊斋志异·聂小倩》:“生见之,不觉眉目传情,心为之动。”
《金瓶梅》第二十三回:“西门庆见了,不觉眉目传情,心中暗喜。”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宝玉见了这般光景,心中忽觉一阵酸楚,不觉眉目传情,眼波流转。”
因而乘机百般撩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