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21:0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8:45:34
“行不由径”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走路不走小路”。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做事不走捷径,强调要遵循规则或正道,按部就班地进行。
“行不由径”出自《论语·卫灵公》,原文为“子曰:‘行不由径,’”意思是说,行走时不应走捷径,强调做人要踏实,不能图方便而走偏路。这一思想反映了儒家强调的正直和诚实的价值观。
“行不由径”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行不由径”体现了儒家的价值观,强调正直和诚实。在现代社会,该成语依然具有适用性,特别是在教育、职场和社会交往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诚信和脚踏实地的态度。
该成语带给我一种踏实和稳重的感觉,体现了一种坚持原则的态度。在面对诱惑和捷径时,它提醒我要保持初心,走正道。
在我大学的学*中,我曾遇到过一个同学希望通过抄袭来获得高分。我对他说:“行不由径,真正的知识是需要自己努力去获取的。”这个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意义。
在一个故事中: “在那个遥远的村庄里,年轻的猎人总是选择行不由径,哪怕前方是茂密的丛林。他知道,只有踏实地走过每一条小路,才能找到通往成功的道路。”
在英语中,“no pain, no gain”可以与“行不由径”进行比较,强调成功需要付出努力。而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也存在,强调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
通过对“行不由径”的学,我深刻体会到坚持原则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知识需要时间和努力,而不是依赖捷径。
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就不慌不忙,斯斯文文,~的走到上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