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5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8:45:39
成语“行不由路”字面意思是“走路不走正道”,引申为做事情不按照常规或正常的方式进行。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或程序,表现出一种不合规、不合法或不循常理的状态。
“行不由路”出自《左传》。据说,在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大夫出行时,选择了不走常规的道路,而是选择了偏僻的小路,最终导致了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这个成语反映了在生活或工作中,偏离常规可能导致的负面后果。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重视“规矩”和“礼法”,这使得“行不由路”这样的成语特别具有警示意义。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商业和职场中,遵循规范和法律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这个成语对人们的行为提供了道德和法律的指引。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警醒的感觉,提醒我们在做事情时要保持自律和规范。它也让人联想到偏离常规所可能带来的后果,有时偏离虽然可能带来创新,但也可能导致失败。
在我的学*生活中,我曾经因为不遵循老师的教学方法而在考试中失利,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行不由路”的道理。后来我开始更加注重老师的指导,意识到遵循规律的重要性。
在某个故事中,一个年轻的冒险家决定“行不由路”,他在丛林中探险,虽然经历了许多惊险,但最终他发现了一个未知的部落,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个故事展示了在特定情况下,偏离常规也能带来好的结果,但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做出选择时要谨慎。
在英语中,“to take the road less traveled”可以与“行不由路”进行比较,强调选择不同寻常的道路。尽管两者都有偏离常规的意思,但“行不由路”更多地带有负面含义,而英语表达则往往强调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意义。
“行不由路”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我们在生活中应当时刻警惕的行为准则。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时,不应轻易偏离既定的规范和原则。通过对这个成语的学*,我更加认识到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并在日常表达中更加注意用词,避免产生误解。
垒壁已具,行不由路,谓之奸人,奸人者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