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0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7:11:09
成语“肌无完肤”字面意思是肌肤上没有一处完好的地方,形容身体或表面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或损伤。引申义通常用来比喻事物受到严重的损坏,或是某种事物的缺陷、问题非常严重,甚至无法修复。
“肌无完肤”出自《左传》,原文为“无肤之完”。其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表达了对身体完整性的重视。成语中的“肌”指的是皮肤,而“完肤”则强调完好无损。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身上的伤痕累累,或者某个事物的破损状态。
该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历史记载和日常对话中。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描写战争创伤或悲惨的遭遇。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个项目或计划的失败程度。例如,在商业谈判中,如果某个合同遭到较大修改,可以说“这个合同现在肌无完肤,几乎没有原来的样子了”。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身体的完整性常常被视为健康和美的重要象征。因此,“肌无完肤”往往带有一种悲哀和失落的情感。在现代社会,随着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重视,这个成语也引申到对个人状态的反思,强调全面的健康和完整性的重要性。
“肌无完肤”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悲伤和痛苦,联想到遭受重大损失或创伤的情景。这种情感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引发对生活的不满或对人际关系的反思,体现出一种对完美状态的追求。
在我生活中,有一次参加朋友的婚礼,因暴雨导致婚礼场地严重受损,整个场地“肌无完肤”,让原本美好的庆祝活动变得狼藉不堪。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计划和现实之间的落差,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应对能力。
在一首关于人生波折的诗中,可以写道:
岁月如刀,肌无完肤,
风雨飘摇,心灵难愈。
但愿明天,重拾勇气,
再展风华,重写人生。
这样的使用展示了该成语在诗歌中的灵活性,并赋予了它更深的哲理意义。
在英语中,可以用“wounded”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没有直接对应“肌无完肤”这一成语的表达。西方文化中,虽然也有对身体伤害的描述,但更常用的会是比喻性的表达,如“scarred”或“damaged”,侧重于心理或情感的创伤。
通过对“肌无完肤”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表达了表面的损伤,更反映了内心的创伤和对完美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关注事物的完整性和保护自己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在沟通中更准确地表达情感和状态。
健及少遇祸乱,久从战阵,矢石所中,肌无完肤。
他被人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