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2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28:19
成语“剥肤椎髓”由“剥肤”和“椎髓”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剥去皮肤,捣打骨髓。它形象地描述了极其残忍的折磨和痛苦,常用来形容遭受极大的痛苦或磨难。基本含义是指受到极其严酷的折磨与摧残。
“剥肤椎髓”出自《庄子》,原文为“剥肤椎髓,何以为心”。这一成语的历史背景与庄子的哲学思想密切相关,庄子在其著作中常常探讨生死、痛苦与人生的意义,借此表达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在文学作品中,“剥肤椎髓”常用来形容人物在经历巨大的痛苦时的内心感受。在日常对话中,可能会用于形容某种极端的情感体验或痛苦经历,比如失去亲人、遭遇重大挫折等。在演讲中,可能用作强调某种悲惨现状或对某种不公正现象的批判。
在特定文化背景中,“剥肤椎髓”反映了对痛苦与折磨的深刻理解,尤其在古代文学中,对人性与生命的探讨常常与痛苦相伴。现代社会中,虽然这类表述可能不再频繁使用,但在文学创作或心理探讨中,仍然具有重要的表达价值。
这个成语常常带给人们沉重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痛苦、绝望与无助。它可以引发对生命、死亡及人性深刻的思考,促使人们关注生活中的痛苦与磨难。
在生活中,曾经历过一次重大变故,那段时间的情绪就如同剥肤椎髓般难以忍受。后来我通过写作来整理思绪,写下一篇关于痛苦与成长的文章,逐渐走出阴霾。
在夜深人静时,我写下: “岁月如刀,剥肤椎髓, 每一道伤痕,都是生命的印记。 在痛苦中成长,虽难忍,但终见光明。”
在西方文学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rture”或“excruciate”,它们同样用来形容极端的痛苦。然而,它们在使用上可能更侧重于身体上的折磨,而“剥肤椎髓”则更强调内心的深刻体验。
通过对“剥肤椎髓”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语言中蕴含的情感与哲理。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痛苦的描述,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探讨。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成语能够帮助我更精准地传达情感和思想。
而公承死亡之后,掇拾之余,剥肤椎髓,公私扫地赤立。
世方以阿意顺旨为贤,~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