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50:0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57:02
“巍巍荡荡”这个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巍巍”意指高耸、雄伟,通常用来形容山峰、建筑等的伟岸;而“荡荡”则表示广阔、浩荡,常用来形容气势或声势。整体来看,“巍巍荡荡”用来形容气势雄伟、宽广,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观、建筑物,或某种情感的磅礴气势。
“巍巍荡荡”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在《诗经》中,有描述高山和广阔的场景,展现出一种宏伟的气势。成语的具体记录在古典诗词中较为常见,表现出对自然景观或气势的赞美与感叹。
“巍巍荡荡”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巍巍荡荡常用来表现对自然伟力的敬畏与赞美。在现代社会,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人们对自然景观的崇敬与向往依然存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常带有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巍巍荡荡”常带给人一种震撼与敬畏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大自然的壮丽与力量,同时也激发出对理想与目标的追求。它能强化表达中的情感色彩,使得语言更加生动。
在我参与的一次学校活动中,我们组织了一次爬山活动,我用“巍巍荡荡”来形容那座巍峨的山峰,表达了我对大自然的敬仰和对团队精神的赞美。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巍巍荡荡”:
巍巍荡荡山如黛,
云海翻腾梦自来。
心中理想随风舞,
勇攀高峰不言败。
通过这种方式,成语不仅承载了情感,还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在英语中,可以用“majestic”或“grand”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这些词汇可能更侧重于形容对象的外观,而不如“巍巍荡荡”那样强调气势的广阔与磅礴。
“巍巍荡荡”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帮助我更好地描绘气势和情感,丰富了我的词汇选择。它不仅是一个描述性成语,更是对自然与理想的赞美与向往,体现了中华文化对宏伟与壮丽的追求。
巍巍,高大之貌;荡荡,广远之称也。
《文选·班固〈西都赋〉》:“巍巍荡荡,不可胜言。”
《后汉书·班彪传下》:“巍巍荡荡,莫与比隆。”
《汉书·王莽传赞》:“巍巍荡荡,非所能及也。”
《史记·五帝本纪》:“尧者,巍巍荡荡,民无能名。”
《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8回:“唐、多二人上岸,远远望那城郭,就如峻岭一般,~,景象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