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1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35:47
“劣迹昭着”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劣迹”指的是不好的行为或不光彩的记录,“昭着”则是显而易见、清楚明了的意思。结合在一起,该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某人的不良行为或过失是明显的,难以掩盖。
“劣迹昭着”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它是由“劣迹”和“昭着”两个词组合而成的。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中对“劣迹”的使用,表达人们对于不良行为的批判。
该成语适用于多种场合,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传播的迅速与透明,“劣迹昭着”的含义更加凸显。无论是公众人物还是普通人,其不良行为都可能通过社交媒体迅速传播,影响其声誉。因此,该成语在当今社会中的适用性更加广泛。
“劣迹昭着”常常带有负面的情感反应,表明对某人行为的不满和批评。它引发的联想包括失信、背叛等情感,影响我们对某人的看法和信任。
在生活中,我曾目睹一位同事因工作失误而导致项目失败,虽然他试图掩盖错误,但最终“劣迹昭着”,团队对他的信任度大幅下降。这让我更加意识到诚实与责任的重要性。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使用“劣迹昭着”:
月下独行影常伴,
劣迹昭着难隐藏。
往日辉煌今何在,
只留悔恨与惆怅。
在西方文化中,可以用“bad reputation”或“notorious”来表达类似含义。这些词汇同样强调不良行为的明显性,且在社会评价中具有负面的色彩。
通过对“劣迹昭着”的学习,我认识到它不仅仅是一个描述性词汇,更是对人类行为的警示,提醒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诚信与责任感。在语言学习和交流中,理解这样成语的深层含义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情感和看法。
《明史·宦官传》:“刘瑾劣迹昭着,朝野共诛。”
《宋史·奸臣传》:“蔡京劣迹昭着,天下共愤。”
《后汉书·王莽传》:“莽之劣迹,昭着于史,后世所共知。”
《资治通鉴·汉纪》:“王莽之劣迹昭着,终致天下大乱。”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为人,劣迹昭着,天下莫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