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6:5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55:39
“时移物换”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时间推移,事物变化”。它的基本含义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发生了变化,事物的面貌、状况等都可能会随之改变,强调了时间和环境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时移物换”最早出现于《周易》中,表达了宇宙万物变化无常的哲学思想。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变迁,认识到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强调了事物的相对性和变动性。这一成语在后来的文学作品和哲学讨论中逐渐被广泛引用,成为一种常见的表达。
“时移物换”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时移物换”反映了对变化的哲学思考。古代哲学家如庄子和老子都强调变化的重要性,认为变化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生活节奏加快,这一成语的适用性更为显著,提醒人们要适应变化,抓住机遇。
“时移物换”带给我一种深刻的反思感。它让我意识到,无论生活多么稳定,总会有变化的因素存在,面对变化时的心态和态度尤为重要。这种变化既可能带来挑战,也可能带来机遇。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经目睹一个小镇从一个安静的乡村发展成为繁华的城市,这种时移物换的变化让我深刻体会到社会发展的脉动。我在生活中也常常提醒自己,面对变化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适应新环境。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运用:
时移物换如江水,岁月轻舟逐梦回。
曾经那片花海间,如今却是高楼堆。
这段诗句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体现了“时移物换”的含义。
在英语中,“time changes everything”或“change is the only constant”可以视为与“时移物换”相似的表达。这些短语均强调时间及变化对事物的影响,反映了不同文化对时间和变化的理解。
通过对“时移物换”的深入理解,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在汉语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在多种文化背景下引起共鸣。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关注变化,保持灵活的心态,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这一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变化的哲学,并在交流中更为准确地传达思想。
宋公明费许多心机,才招聚得一百八人,死的死,散的散。时移物换,哪里还兴得?
《唐诗纪事·李白》:“时移物换,诗风亦改。”
《文心雕龙·时序》:“时移物换,文变染乎世情。”
《梦溪笔谈·艺文》:“时移物换,古书多散佚。”
《宋史·艺文志》:“时移物换,文籍多亡。”
《晋书·天文志》:“时移物换,星辰亦变。”
鼎革以来,~。十年旧梦,依约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