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09:45
成语“一时千载”字面意思是“一瞬间的时间相当于千年”,形容短暂的时间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强调的是瞬息之间所能取得的成就或所能产生的影响,具有“时间的珍贵性”和“机会的难得性”的含义。
“一时千载”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它的构成与**古代哲学思想相结合,反映了对时间和机会的深刻理解。类似的表达在古代文献中常见,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把握的重要性。
该成语可用于多种语境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时间被视为一种宝贵的资源,“一时千载”反映了对时间的重视和对机遇的珍惜。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快速变化的环境,这一成语提醒人们及时抓住机会,并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保持敏锐的洞察力。
“一时千载”给人一种急迫感和珍惜时间的情感反应。它提醒我们,不应轻视眼前的机会,因为小的瞬间可能会影响未来的走向。这种思维方式在生活中时常激励我去抓住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机会。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常常将“一时千载”的思想应用于项目的决策中。比如,在一个团队项目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短暂的市场机会,经过讨论后决定立即行动,最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运用“一时千载”:
晨光微露影斜阳,
一时千载梦飞扬。
若问何为人间事,
珍惜瞬间莫彷徨。
这首诗表达了珍惜当下,努力把握机会的主题。
在英语中,可以用“a moment that lasts a lifetime”来表达相似的含义,强调短暂的瞬间可能具有深远的影响。不同文化中对时间的理解各有不同,但“把握当下”的理念则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一时千载”的学*,我认识到时间和机会的宝贵,提醒我在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觉,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加深了我对生活的理解与思考。
恭维某官望重本朝,才高当世,一时千载,韦平之遇已稀;四世五公,袁杨之兴未艾。
《清史稿·文苑传》:“王士禛,字贻上,号阮亭,山东新城人。……士禛诗文,为世所重,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其论诗,主神韵,以为诗之妙,在不著议论而自得于言外。一时千载,独步当时。”
《明史·方孝孺传》:“孝孺慨然就道,至京师,见帝,帝大悦,曰:‘卿来何晚也!’孝孺对曰:‘臣闻陛下好贤乐士,故不远千里而来,愿以所学效于陛下。’帝曰:‘卿之来,可谓一时千载矣。’”
《宋史·岳飞传》:“飞辞曰:‘臣愿陛下毋轻易兵事,以养民力。’帝嘉其忠,赐以金帛,飞固辞不受,曰:‘臣愿以身许国,一时千载,岂以区区物累哉!’”
《旧唐书·音乐志》:“帝谓侍臣曰:‘古者圣人作乐,以应天地之和,以合阴阳之序。……朕今与卿等相见,可谓一时千载。’”
《晋书·王羲之传》:“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叹伏,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一时千载,古今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