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1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58:02
成语“倒载干戈”的字面意思是将武器和战斗的工具倒置,潜在的含义是指停止战争或冲突,转而进行和平解决。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放下武器,追求和平与和解。
“倒载干戈”出自《左传》,原文是“夫人之道,故曰‘倒载干戈’”。这里的“干戈”指的是战争的象征,成语强调在面临冲突时,选择和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个成语的使用体现了古代智慧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倒载干戈”可用于多种语境中:
在**文化中,历史上有着深厚的“和为贵”的思想,强调和平的重要性。因此,“倒载干戈”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社会对和解的认同和追求。在现代社会,面对复杂的国际关系和社会问题,推动和平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倒载干戈”让我联想到和解与团结的力量。在个人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冲突与误解,选择放下成见,才能找到共同的解决方案。这种情感的呼唤使我更加珍视人际关系中的沟通与理解。
在一次团队项目中,由于意见不合,团队氛围紧张。我们决定举行一次开放式的讨论会,大家倾诉各自的想法,最终选择“倒载干戈”,达成一致,顺利完成了项目。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沟通与理解的重要性。
在一首关于和平的诗中可以这样写: “干戈放下不再鸣,携手共筑和谐城。 山河共色心相连,倒载干戈愿常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lay down arms”,意指放下武器,停止战争。不同文化中对于和平的追求具有相似性,体现了人类对和谐生活的共同向往。
通过对“倒载干戈”的学,我认识到和平解决冲突的重要性。这不仅是语言上的表达,更是对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深刻理解。在我的语言学与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珍惜沟通、理解与合作的机会。
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将帅之士……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复用兵也。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既定河北,乃倒载干戈,示不复用。”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光武既定天下,乃倒载干戈,示不复用。”
《汉书·高帝纪下》:“高帝既定天下,乃倒载干戈,示不复用。”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既归赵,倒载干戈,示不复用。”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侯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示不用也。”
一戎而~,万国而混同文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