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53:11
“丰干饶舌”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丰厚的干枯树木”和“多嘴多舌”。它通常用来形容人非常健谈、话多,或在某些情况下指话语内容丰富而无实质。基本含义是描述一个人言辞流利、滔滔不绝,但有时也暗示这种表达可能缺乏深度或实质内容。
“丰干饶舌”在古代文学中并不常见,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在言语上过于夸张或空洞的人。尽管没有确切的历史典故,但其构成的“丰”和“饶”强调了言辞的富饶,而“舌”则直接与说话有关,体现了一种丰富但可能缺乏深度的表达方式。
在日常对话中,“丰干饶舌”可以用于评价一个人多言且谈话内容空洞。例如,在聚会中有人不断讲述自己的经历但缺乏深刻见解时,可以说:“他真是丰干饶舌,让人听得有点乏味。”在文学作品中,该成语可用于描写角色的性格特征或对话风格,凸显其话多但内容空泛的特点。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丰干饶舌”在**文化中反映了一种对话语的重视,尤其是在社交场合中,能言善辩的人往往受到青睐。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爆炸的背景下,人们更倾向于简洁明了的表达,过于繁琐的言辞可能被视为浪费时间。因此,该成语在当今社会中的适用性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
“丰干饶舌”让我联想到那些滔滔不绝但让人感到乏味的谈话。它可能引发我对沟通的思考,提醒我在表达时更注重内容的深度而非话语的数量。这也让我意识到,倾听同样是一种重要的沟通能力。
我曾参加过一个演讲比赛,其中一位选手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发言虽然口才极佳,话语丰富,但内容却让人难以捉摸,听众们的反应也逐渐冷淡。此经历让我认识到,沟通的质量比数量更为重要,日后我在表达时会更加注重内容的实质。
在一个小故事中,我可以这样写: 在一个喧闹的**上,张先生丰干饶舌,讲述着他那“惊心动魄”的旅行经历,然而,听众们却发现故事的细节模糊不清,仿佛一场华丽的梦境,最后只留下了无尽的疑惑和一丝无奈的微笑。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alking a lot without saying much”,这一表达同样强调了话语的丰盈但内容的缺乏。不同语言和文化中都存在类似的现象,反映出人们在沟通中对言辞与实际内容的关注。
通过对“丰干饶舌”的全面学,我对语言的使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个成语提醒我在沟通中要注重内容的实质性,而非仅仅追求表达的流畅和数量。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起到重要作用,使我更加意识到有效沟通的价值。
寒山复执闾丘公手,笑而答曰:‘丰干饶舌。’久而放之。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五年》:“曹操曰:‘丰干饶舌,非所以安众心也。’”
《后汉书·袁绍传》:“绍曰:‘丰干饶舌,非所以自明也。’”
《汉书·王莽传下》:“莽曰:‘丰干饶舌,非所以尊朝廷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先生何为丰干饶舌?’”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丰干饶舌,以乱大谋。”
唐代僧人丰干原来在天台山国清寺常干舂米等杂活,有人问话,只答“随时”二字,不说别的。后来行化到京城。闾丘胤要到台州作太守,就问台州有何贤达?丰干要他到任记住去拜谒文殊。闾丘胤到任后去国清寺,见到寒山、拾得,二僧笑道:丰干饶舌
道士踉跄遁走,见者无不鼓掌大笑,谓处置苦辈,宜以此法,孰令其~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