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6:4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58:04
成语“倒行逆施”由“倒行”和“逆施”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倒着走路,反着施行”,引申为做事的方式与常理相反,指的是违反客观规律或常识的行为。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些人或行为的倒错和不合理,尤其是在政治、管理或社会行为中。
“倒行逆施”最早见于《汉书·王莽传》中,描述王莽的统治行为与社会常理相悖,导致民众困苦。这个成语的出现反映了历史上对一些统治者不合理施政的批评,强调了施政应当符合民众的基本需求和社会规律。
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常用“倒行逆施”来描绘社会的不公或统治者的荒谬行为。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用它来评价某些政策或措施的不合理性,比如在职场中对上级决策的质疑。在演讲中,演讲者也可能引用此成语来指责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或政策。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顺应自然和社会规律的重要性。“倒行逆施”作为一个成语,反映了社会对不合理行为的反感和批评。在现代社会,随着民主与法治的推进,这个成语也适用于批评那些与民意相悖的政策和行为,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倒行逆施”带给我一种强烈的不满和警觉感。当我看到不合理的决策或行为时,常常会联想到这个成语,提醒自己要保持理性与批判的思维。
在工作中,我曾遇到过一个项目经理,他的决策常常与团队的实际需求相悖,最终导致项目失败。我们在讨论中提到过“倒行逆施”,以批评他的做法。
在一个小故事中: 在一个遥远的王国,国王因听信谗言,开始倒行逆施,关闭了所有的学校与图书馆。人民失去了知识的力量,国家的未来变得黯淡。然而,一位年轻的女孩不愿意放弃,带领村民们秘密地教授孩子们读书写字,最终点燃了希望的火焰,打破了国王的枷锁。
在英语中,“going against the grain”或“counterproductive”可以与“倒行逆施”相比较。这些表达同样用来形容违背常理或产生负面效果的行为,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含有不同的情感色彩和历史背景。
通过对“倒行逆施”的分析,我认识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成语不仅能够丰富词汇,还能深化对文化和社会现象的理解。这个成语提醒我们时刻保持对常理和社会正义的关注,促进理性思考和判断。
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春秋时伍子胥因父与兄被楚平王所杀逃到吴国,帮助吴王阖庐攻打楚国,五战五胜,打到楚国都城郢城,楚平王已死,伍子胥为报杀父之仇,掘坟鞭尸,友人反对,伍子胥说:“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在压迫得透不过气来的时候,疏解和抗议都无用,压迫者是可以任所欲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