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37:1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15:43
成语“乘间抵隙”的字面意思是“趁着空隙进行攻击”。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敌人或对手的防守或注意力有所松懈的时刻,抓住机会进行反击或进攻。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在竞争或斗争中,利用对方的弱点或失误,达到自己的目的。
“乘间抵隙”来源于古代军事思想,强调在战斗中灵活运用战术,抓住敌人的弱点。具体的历史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联想到《孙子兵法》中的相关策略,提倡在合适的时机采取行动,以求战胜敌人。
在不同语境下,“乘间抵隙”可以用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乘间抵隙”强调了在竞争中抓住机遇的重要性,这种思想在**传统文化中被广泛认可。在现代社会中,尤其在商业、政治等领域,懂得把握时机、灵活应对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竞争的残酷和机智的运用,激励我在面对挑战时要更加敏锐和灵活。它带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让我意识到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在我参加一些比赛时,常常会遇到对手的失误。如果能够及时把握这样的机会,就能够在比赛中占据优势。这让我深刻理解到“乘间抵隙”的重要性。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写到一位年轻的战士,在一次荆棘丛生的战场上,观察敌人防守的松懈,灵巧地隐藏在暗处,乘间抵隙,带领队伍成功突围,展现出勇气和智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seize the opportunity”或“take advantage of a gap”,强调在有利条件下采取行动。这些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传达了把握机会的重要性,但可能在具体的使用场景和文化背景上会有所不同。
通过学“乘间抵隙”,我意识到在生活中,机会往往是短暂的,只有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才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不仅对语言学有帮助,也对我在实际生活中的决策和行动具有指导意义。这个成语提醒我在面对挑战时,要时刻准备好抓住每一个机会。
于是浮浪之士,失职这徒,乘间抵隙。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乘间抵隙,遂取荆州。”
《后汉书·袁绍传》:“绍乘间抵隙,遂并公孙瓒。”
《汉书·王莽传上》:“莽乘间抵隙,遂篡汉祚。”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乘间抵隙,拔剑斩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乘间而入,遂取郑。”
他们暗藏于抗战阵营中,~,便利私图,呼朋引类,施其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