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15:31
成语“乘隙而入”字面意思是“趁着空隙进入”,引申意为在对方防备不严或出现漏洞时,抓住机会迅速行动。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利用时机进行某种行动,特别是在竞争、斗争或争夺中。
“乘隙而入”源于古代军事策略,强调在敌人防备*弱、出现漏洞时快速进攻的策略。虽然具体的历史典故不详,但类似的军事思想在古代兵法中屡见不鲜,如《孙子兵法》强调的“趁虚而入”理念。
该成语可以广泛应用于多种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成语常常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哲理,强调了策略、智慧和时机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商业竞争中,抓住机会是成功的关键,因此“乘隙而入”依然适用。
“乘隙而入”给人的感觉是机智和果断,通常让人联想到掌握机会的能力。在某些情况下,这也可能带有一定的负面含义,比如暗中算计或利用他人。
在我工作中,有一次项目竞争的机会,因为对手的报价出现失误,我们团队及时调整方案,乘隙而入,最终赢得了项目。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把握机会的重要性。
在静谧的夜晚,月光透过树梢,悄然乘隙而入,照亮了小径,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seize the opportunity”,强调把握机会的意思。这种表达在许多文化中都有类似的概念,体现了人们普遍的对机会的重视。
通过对“乘隙而入”的学*,我认识到在沟通和表达中,抓住时机、灵活应变的重要性。这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深意,也提升了我的思维敏捷性和表达能力。
间不自入,乘隙而入。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李克用乘隙而入,取太原。”
《后汉书·袁绍传》:“绍乘隙而入,破公孙瓒于易京。”
《汉书·王莽传上》:“莽乘隙而入,遂篡汉室。”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乘隙而入,破秦军于巨鹿。”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乘隙而入,取郑之蒲。”
我们要严加防范,防止敌人~。